百词典

《了斋自警六首》

时间: 2025-04-30 03:32:49

诗句

仲由行行终身诵,师也堂堂带上书。

五柳却能知此意,无弦琴上赋归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32:49

原文展示:

了斋自警六首
作者: 陈瓘 〔宋代〕

仲由行行终身诵,
师也堂堂带上书。
五柳却能知此意,无弦琴上赋归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敬仰,提到仲由(孔子弟子冉求)一生都在诵读经典;而师者则以堂堂之风持书传道。诗中还提到五柳(陶渊明)能够理解这种道理,即便没有弦的琴,也能赋予归宿的乐章。


注释:

  • 仲由:即仲由,名冉,字子骥,孔子弟子之一,通晓礼仪。
  • 堂堂:形容气度不凡,气势磅礴。
  • 五柳:指陶渊明,因其诗作中常提及五柳树而得名。
  • 无弦琴:指没有弦的琴,象征无声的乐曲,也暗示一种超然的境界。

典故解析:

  • 仲由:孔子的门徒,以德行著称,代表着追求知识的精神。
  • 五柳:陶渊明,代表隐逸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 无弦琴:比喻一种超然的境界,表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瓘,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厚。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对自我的警醒和反思之时,旨在提醒自己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仲由和陶渊明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的向往与敬佩。开篇提到仲由的诵读,反映出对学习的重视,而“师也堂堂带上书”则展现了师者的风范与责任感,强调了传承知识的重要性。接着提及五柳,意味着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赞美,暗示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最后的“无弦琴上赋归与”,则引发读者对内心宁静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归宿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既有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也有对个人精神追求的反思,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感,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邃的思想,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仲由行行终身诵:仲由(冉求)一生致力于诵读经典,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
  2. 师也堂堂带上书:师者气度不凡,肩负着教导的责任。
  3. 五柳却能知此意:陶渊明理解这种追求,代表一种自然的智慧。
  4. 无弦琴上赋归与:即使没有乐器的声响,内心的乐章依然可以演奏,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归属。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仲由行行”和“师也堂堂”,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无弦琴的比喻,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强调了学习、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对淡泊明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仲由:象征知识与智慧的追求。
  • 五柳:象征自然与隐逸的生活方式。
  • 无弦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关于诗中“仲由”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他是陶渊明的弟子
    B. 他一生致力于诵读经典
    C. 他是书法家
    D. 他是政治家

  2. “无弦琴”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声音的缺失
    B. 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C. 生活的枯燥
    D. 对音乐的热爱

  3. 诗中提到的“五柳”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孔子
    B. 陶渊明
    C. 屈原
    D. 李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赞美。
  • 王维《鹿柴》:描绘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反映出隐逸的思想。

诗词对比:

  • 陈瓘的《了斋自警六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向往,但前者更强调知识与精神的追求,而后者则更专注于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选读》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神子(赠章邃道) 感皇恩(重到临安) 水调歌头 燕山亭·河汉风情 虞美人(中秋前两夜作) 长相思 清平乐 鹊桥仙(同舍郎载酒见过,醉后作) 朝中措 朝中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天庭 正容亢色 包含岌的词语有哪些 提手旁的字 千岁室 浅明 体物缘情 秃宝盖的字 时谈物议 包含二的词语有哪些 缚鸡弄丸 彤云密布 鬼刻神劖 二字旁的字 弋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国步艰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