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9:03
正扶病疏衾偎冷。绿净房栊,湿云催暝。雨滴空阶,暗闻蛩语共秋醒。猧儿闲趁,还猛触煎茶鼎。待检点银荷,怕蜡泪前宵红剩。最恨。是黄昏燕子,芳讯传来无定。湘帘咫尺,惯撩乱一栏花影。便玉笛诉尽相思,只屏底更无人听。更莫忆瑶珰,缄札是他曾省。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病弱的女子在冷冷的夜晚,孤独地依偎着薄被,感受到寒意。窗外的雨水滴落在空荡荡的台阶上,隐约听到秋虫的低鸣,提醒着她醒悟。她的心情如同那闲散的小猕猴,偶尔去碰触煮茶的鼎,但又害怕在检查银色荷叶时,发现蜡烛泪滴留下的前夜红色残余。她最恨黄昏时分的燕子,因为它们带来的消息总是不确定。湘帘近在咫尺,却常常撩动她心头的花影。即便是用玉笛诉说尽心中的思念,底下的屏风依然没有人倾听。更不必提起瑶珰,信件也只是他曾经的省念。
李慈铭(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词见长,擅长抒情,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他的作品往往细腻且富有情感,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长亭怨慢》五首是李慈铭的一组词作,创作于他经历个人情感波折时期。此时社会动荡,个人情感在更大背景下显得愈发脆弱与无奈。
《长亭怨慢五首》其四,深入刻画了病中女子的孤独与思念。诗中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环境与内心情感紧密相连。开头的“正扶病疏衾偎冷”,便传达出一种寒冷与脆弱,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她的病痛之中。接着,诗人通过“雨滴空阶”和“暗闻蛩语”,表现出外界的寂静与孤独,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诗中反复出现的“最恨”,表达了对无法得到温暖与安慰的怨恨,这种情感在黄昏燕子的出现中被进一步放大。燕子作为春天的象征,却在此时带来了不定的信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着诗人对于爱情的不安与失落。
最后几句以“更莫忆瑶珰”作为结尾,既是对过往美好回忆的放弃,又是对未来情感的无奈,令人唏嘘。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思念的苦涩,呈现出李慈铭在情感表达上独具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歌围绕着孤独、思念与失落的主题展开。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表现出病中女子的脆弱与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传达出对不确定性的无奈与怨恨。
李慈铭的《长亭怨慢五首》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自然风光
B. 孤独与思念
C. 战争与和平
D. 家庭关系
“雨滴空阶”中“空阶”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孤寂
C. 美好
D. 欢乐
诗中的“瑶珰”象征着什么?
A. 忘记
B. 回忆
C. 爱情
D. 友谊
对比李慈铭的《长亭怨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失落,但李清照的词更多展现出女性的坚韧与智慧,而李慈铭则更侧重于脆弱与无奈的情感。两者在情感表现上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