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7:48
鸡犬云中去,遗墟在观原。
岭猿啼蕙帐,山叶积柴门。
夜月穿萝到,春林入涧喧。
樵苏无可问,知是野人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景。鸡犬在云雾中隐去,留下的是一片废墟,位于观原的地方。山岭上的猿猴在芳草间啼叫,山叶在柴门前堆积。夜晚的月光穿透藤萝照射进来,春天的树林在峡谷中喧闹。伐樵的人已无处询问,只能知道这是一个隐居的野人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写隐居的生活,反映了古人向往自然、隐逸生活的思想,符合道教的自然主义哲学。
作者介绍: 欧大任,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主要以其诗作流传后世。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那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选择隐居山林,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描绘的隐居生活正是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精神追求。
这首《罗浮杂咏四首 其三 王野人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隐居于山林的宁静生活场景。诗的开头“鸡犬云中去,遗墟在观原”便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幽静而神秘的环境,家禽犬吠声消失在云雾之中,仿佛时间在此静止,只留下曾经的痕迹。接着“岭猿啼蕙帐,山叶积柴门”,描绘了山中猿猴的叫声和柴门前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整首诗通过夜月与春林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的声音和光影交织的美感。尤其是“夜月穿萝到,春林入涧喧”,展示了夜晚的宁静与春天的生机,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最后一句“樵苏无可问,知是野人园”则引发人们对隐士生活的遐想,诗人虽然无法与伐木者交流,但通过环境的描绘,已然感受到这是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隐秘园林。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和自我修养的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提到的“樵苏”指的是?
“鸡犬云中去”中的“云”字表明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中的宁静与和谐,但更侧重于鸟鸣声的描写,而欧大任的作品则通过更丰富的意象表现隐逸生活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