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夜留彭雅夫夜话》

时间: 2025-05-06 02:18:35

诗句

一轮明月柳梢头,唧唧虫声傍砌幽。

有客清谈同煮茗,谁家吹笛尚凭楼。

竹阴滴露萧斋夜,梧叶飘风小院秋。

漏鼓沉沉君莫去,纵非陈榻也须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8:35

原文展示:

一轮明月柳梢头,
唧唧虫声傍砌幽。
有客清谈同煮茗,
谁家吹笛尚凭楼。
竹阴滴露萧斋夜,
梧叶飘风小院秋。
漏鼓沉沉君莫去,
纵非陈榻也须留。

白话文翻译:

在柳树的梢头挂着一轮明月,
虫鸣声在幽静的墙边轻轻响起。
有朋友在这里清谈,泡着茶,
不知是哪个家在楼上吹笛。
竹林的阴影下,露水滴落,夜晚显得清幽,
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中飘落。
时钟的鼓声沉沉响起,你可不要离去,
即使没有舒适的床榻,你也应该留下来。

注释:

  • :指圆形的月亮。
  • 唧唧虫声:形容虫鸣声,增加了夜的静谧感。
  • 煮茗:泡茶,表示友人之间的清谈。
  • 凭楼:指在楼上,表示空间的高处。
  • 竹阴:竹子的阴影,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 漏鼓:指时钟,用以提醒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明月:象征着团圆和思念,常用来寄托情感。
  • 虫声:常用来描绘秋夜的静谧,增添氛围。
  • 吹笛:在古代文学中,笛声常与高雅、清逸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林占梅,清代诗人,以诗词清新、情感细腻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秋夜,朋友相聚,表现了诗人对友谊和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诗人在月光和虫鸣的陪伴下,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开篇以“月”和“虫声”设定了一个清幽的场景,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有客清谈同煮茗”描绘了友人间的亲密关系,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随着诗句的深入,竹阴、露水、梧叶等意象交替出现,营造出深秋夜晚的清冷气息,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漏鼓沉沉君莫去,纵非陈榻也须留”更是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留下的迫切心情,透出一种温暖和情感的深邃,使整首诗在清冷中透出温情。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秋夜的宁静和美丽。
    • 第二联引入友人和交谈的氛围,体现社交的温暖。
    • 第三联通过自然描绘,渲染出秋季的萧瑟。
    • 第四联通过时间的流逝,表达对留住当下的渴望。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明月”和“虫声”,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如“滴露”,增强了夜的生动感。
    • 象征:月亮和虫鸣象征着孤独与陪伴。
  3.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秋夜的静谧与友人的相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团圆与思念。
  • 虫声:营造秋夜的宁静。
  • 竹阴:暗示清幽的环境。
  • 梧叶:象征秋天的萧索与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漏鼓沉沉君莫去”中的“漏鼓”指的是什么?
    A. 钟声
    B. 鼓声
    C. 水声
    D. 风声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月下独酌》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林占梅的《秋夜留彭雅夫夜话》与杜甫的《秋夕》,两者皆描绘了秋夜的氛围,但林占梅更侧重于友谊的温暖,而杜甫则展现了孤独与思索。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书适 老态 老境 龟堂东窗戏弄笔墨偶得绝句 赠过门道人 排闷 闲中书事 夜中步月 秋夜独坐闻里中鼓吹声 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滥竽自耻 一炮打响 龍字旁的字 开昼 川字旁的字 礼不嫌菲 腐索奔马 腑结尾的成语 秣马厉兵 飠字旁的字 包含应的成语 雨字头的字 亠字旁的字 阃教 丑辱 神荼郁垒 打个照面 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