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文殊院避暑》

时间: 2025-07-26 09:21:44

诗句

赤日黄埃满世间,松声入耳即心闲。

愿寻五百仙人去,一世清凉住雪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09:21:44

原文展示:

赤日黄埃满世间,
松声入耳即心闲。
愿寻五百仙人去,
一世清凉住雪山。

白话文翻译:

在炽热的太阳和满天的尘埃笼罩下,耳边传来松树的声音,使我的心情变得悠闲。希望能寻觅到五百个仙人,一辈子都能在雪山上享受清凉的生活。

注释:

  • 赤日:指炎热的太阳。
  • 黄埃:形容空气中尘土飞扬的情景。
  • 松声:松树的声音,常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 心闲:心情宁静、放松。
  • 五百仙人:指道教中被认为长生不老、修炼成仙的人。
  • 雪山:象征着清凉、宁静的环境。

典故解析:

"五百仙人"可以追溯到道教文化,传说中仙人能够长生不老,隐居于山林之中。而雪山则常被视为修道和清静之地。在古代文学中,寻求仙人和隐居生活的主题常见,表达了人们对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夏季,正值酷暑,诗人借景抒发对清凉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在炎热天气下对自然宁静环境的渴望。

诗歌鉴赏:

《文殊院避暑》通过对极端天气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烦闷与对清凉生活的向往。开篇“赤日黄埃满世间”以生动的形象揭示了夏日的炎热与酷暑,令人感到压迫感。接着“松声入耳即心闲”则转入对自然的关注,通过松树的声音来缓解内心的烦躁,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依赖和向往。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寻访仙人、隐居雪山的愿望,表现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抒发了个人情感,也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赤日黄埃满世间:描绘了夏日的炎热以及尘土飞扬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压迫感。
  2. 松声入耳即心闲:松声的清脆响亮让人感到心灵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3. 愿寻五百仙人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希望能与仙人为伍。
  4. 一世清凉住雪山:描绘了理想中的生活环境,象征着宁静与清凉。

修辞手法:

  • 对比:炎热的天气与松树的声音形成明显对比。
  • 暗喻:雪山象征着理想和宁静的生活。
  • 夸张:“五百仙人”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极致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逃离酷暑、寻求清凉宁静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日:象征酷暑与压迫。
  • 松声: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舒适。
  • 雪山:象征理想中的清凉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赤日”指的是什么?
    A. 冬天的阳光
    B. 炎热的夏天
    C. 夜晚的月光
    答案:B

  2. 诗人想和谁一起住在雪山上?
    A. 朋友
    B. 五百仙人
    C. 家人
    答案:B

  3. 诗中“松声入耳即心闲”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烦躁
    B. 宁静
    C. 悲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文殊院避暑》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前者侧重于对炎热的逃避和宁静的向往,而后者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但表达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选注》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过汪氏别业其一 永王东巡歌·其一 王右军 感兴其六 赠郭季鹰 酬张司马赠墨 题江夏修静寺(此寺是李北海旧宅)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相和歌辞。君道曲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既得利益 一射之地 申旦达夕 虎口拔须 疯儍 地正 韭字旁的字 剧易 口字旁的字 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空气压缩机 穴宝盖的字 包含鸡的成语 聿字旁的字 改行从善 魚字旁的字 包含惛的词语有哪些 摄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