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4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45:29
咏菊
作者:熊禾 〔宋代〕
庐峰几千仞,中有云一龛。
幽幽遯世人,诛茅绍为庵。
我尝造其间,追寻极幽探。
山中满兰蕙,谷口罗松杉。
更有药圃畦,种菊杞与甘,
疗疾还延年,未数菊水潭。
百年未云久,涧草空毵毵。
我居北涧北,子住南涧南。
偶然比邻并,妙处谁能参。
古来种菊人,祗言晋陶潜。
当年移南村,北地何所躭。
亦曰素心人,可与共晤谈。
云何舍之去,我怀殊未谙。
八表方停云,处处迷征骖。
何如且归来,理此荒径三。
岁晚永为伴,青松冠前岩。
唐人爱牡丹,末俗亦易酣。
保此霜下杰,毋令涧怀惭。
万古晋徵士,可使顽夫廉。
题作柴桑人,纲目书法严。
我欲质巾几,白云满虚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庐峰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他对菊花的喜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庐峰高耸入云,环境幽静,适合隐居之人。作者曾经在这里追寻极致的幽静,山中满是兰草,山谷口则有松杉。还有一个药圃,种植了菊花、枸杞和甘草,能够疗疾延年,而菊花水潭的数目难以计数。
作者居住在北涧,而友人则住在南涧,偶尔相邻而居,妙处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呢?自古以来,种菊的人只提到晋代的陶渊明。陶渊明曾从南村迁至北地,难道北地没有适合的人吗?也有那素心的人,可以和我谈心。可惜我不明白为何要舍弃这样的生活。
如今云在高处停留,四处迷失方向。何不回到这条荒凉的小路,和岁月为伴,青松在岩前作伴。唐人喜爱牡丹,俗人也容易沉迷其中。保留这霜下的菊花,不要让涧水感到羞愧。万古以来的晋代名士,可以让顽固的人变得清廉。我想要质朴地生活,白云满是虚无的屋檐。
作者介绍:熊禾,字德修,号任周,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隐居生活期间,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感受,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菊花的喜爱。
《咏菊》是熊禾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不仅展现了山水的美丽,更深刻地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首联以“庐峰几千仞”的壮丽景象引入,展现出一种高远的理想境界,紧接着描绘出隐居生活的清幽宁静。“幽幽遯世人”表明了隐士的生活态度,而“诛茅绍为庵”则隐含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拒绝。
诗中对菊花的种植和药圃的描写,蕴含了诗人对健康长寿的向往,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古代种菊人陶渊明,表现出对传统隐士的敬仰以及对自己生存境遇的反思。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隐逸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与对健康长寿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熊禾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诗中提到的“种菊杞与甘”中,菊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富贵
B. 忍耐
C. 高洁与长寿
D. 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