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5:0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5:09:16
赋示诸将 其一
作者: 陈文騄 〔清代〕
上相东行一叶舟,
五更笳鼓起舵楼。
大名已自垂千载,
此错何堪铸九州。
玉帛先将迎妇雁,
河山权作犒师牛。
有谁哭向苍天问,
万里孤臣海尽头。
此诗描绘了一位将领在清晨出征的情景,正如一叶小舟在东行。古老的名声已经流传千年,然而如今的情形让人难以承受。美玉和丝绸先是用来迎接新娘,河山则暂时作为对士兵的犒赏。谁能向苍天哭诉,问一问那万里之外孤独的臣子,是否有归期?
陈文騄,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有关他的具体信息文献中多有记载。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充满了历史感和责任感。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以将领的身份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士兵的期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思。
《赋示诸将 其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共鸣的诗。诗中诗人以宰相自喻,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与对将领们的期望。开篇“上相东行一叶舟”,将将领的出征比喻为一叶小舟,既渺小又孤独,暗示了国家的命运掌握在这些将领手中。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出征前的氛围,五更的笳鼓声声,激发起将士们的斗志,而“大名已自垂千载”的感慨,则传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及对现状的无奈。
后半部分,诗人运用“玉帛迎妇雁”和“河山权作犒师牛”这样的意象,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士兵们在战斗后的犒赏中,似乎又回到了生活的安宁,但这一切却是对战斗的掩盖。在最后一联“有谁哭向苍天问,万里孤臣海尽头”,则将孤独感推向极致,表达了对士兵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将领责任的关注,表现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忧虑,传达出深沉的爱国情感。
诗中“上相”指的是谁?
A. 将领
B. 宰相
C. 平民
D. 君王
“玉帛先将迎妇雁”中的“妇雁”指的是什么?
A. 新娘
B. 士兵
C. 贵客
D. 朋友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什么感情?
A. 骄傲
B. 忧虑
C. 无所谓
D. 幸福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探讨了战争与孤独的主题,运用类似的意象与情感,表现出对士兵命运的关注。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通过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的思考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