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3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39:20
赋示诸将 其四
作者: 陈文骢 〔清代〕
圣明何事召干戈,万里扶桑骤沸波。
自大夜郎思比汉,辨奸英主早烹阿。
疮痍无奈伤元气,慈忍终当致太和。
壮不如人臣已老,诸君强起挽天河。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将领们的激励。诗中提到,为什么圣明的君主要召集干戈,远方的扶桑大海骤然波涛汹涌。自古以来,像大夜郎那样的地方都希望能与汉朝相比,而奸诈的英主却早早地被处决。如今的伤痕无奈地消耗着国力,仁爱的宽容最终会带来太平。壮士不如人臣已老,诸位将领们,请强起挽救这江河。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表现了国家危难时刻的紧迫感。开头提到君主召集兵戈,显示出国家已陷入动荡,波动的扶桑象征着外部威胁的加剧。诗中提到大夜郎,揭示了地方势力的无知和自满,反衬出国家的脆弱和对比。接着,诗人提出了要对奸诈的英主保持警惕,警示将领们要敏锐识别敌人的阴谋。后面几句描绘了国家的伤痕和元气的流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但同时也传递出希望与力量,强调仁爱和宽容的重要性,最终呼吁将领们要勇敢地挺身而出,挽救国家的命运。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强烈的家国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此诗通过对国家现状的深刻反思,表现了对将领们的激励与期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未来的希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扶桑”象征什么?
A. 内部动荡
B. 外部威胁
C. 和平宁静
D. 文化传承
“仁爱的宽容最终会带来什么?”
A. 战争
B. 太平
C. 动荡
D. 失败
诗中“壮不如人臣已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壮士的赞美
B. 对人力的无奈
C. 对国家的希望
D. 对将领的激励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