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2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23:53
九日过方顺桥书怀
作者: 崔应阶 〔清代〕
征途难破是愁围,秋满长堤叶乱飞。
行客有情萦细柳,断鸿无次背斜晖。
十年燕塞家频隔,九日龙山约屡违。
此去正逢南下路,羁迟何事未能归。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行旅中的愁苦和思乡之情。诗人感到征途艰难,心中充满忧愁,眼前的长堤上秋天的树叶纷纷飘落。行路的旅人有情怀缠绕在细柳之上,而孤雁却在斜阳下不断飞去。诗人经历了十年的离散,家乡与自己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原本在九日龙山的约定也屡屡未能实现。如今正值南下的路途,自己为何迟迟不能归乡,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惆怅。
作者介绍:
崔应阶,清代诗人,以其清丽典雅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旅途中,正值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与思念。诗人在此时写下此诗,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九日过方顺桥书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旅途的艰辛与思乡的情感融汇在一起。开篇“征途难破是愁围”,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旅行的无奈与忧愁,仿佛路途的艰难已经成为一种无法摆脱的情绪。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秋满长堤”和“叶乱飞”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凄凉的氛围,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行客有情萦细柳,断鸿无次背斜晖”两句,诗人用“行客”和“断鸿”对比,前者是有情的旅人,后者则是孤独的飞鸟,进一步加深了思乡之情。接下来,诗人提到“十年燕塞家频隔”,通过时间的跨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最后两句“此去正逢南下路,羁迟何事未能归”中,诗人对归途的盼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他在旅途中对归家的渴望及迟迟未能实现的悲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流露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沉思,深深打动人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征途难破是愁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十年燕塞家频隔”中“燕塞”指代什么?
此诗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