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3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36:08
归渡洛水
作者: 皇甫冉 〔唐代〕
暝色赴春愁,归人南渡头。
渚烟空翠合,滩月碎光流。
澧浦饶芳草,沧浪有钓舟。
谁知放歌客,此意正悠悠。
诗的意思是:
暮色降临,带来春天的愁绪,归来的旅人在南边渡口等候。
烟雾缭绕的沙洲,空中翠绿的山色交融,月光照在水面上,闪烁而流动。
澧水边上繁茂的芳草丛生,沧浪中有渔舟在漂流。
谁能知道这位放声高歌的客人,心中所思正是那种悠然的情怀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渚烟”、“滩月”等意象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景象,常用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傍晚,诗人怀着归乡的心情,站在洛水边,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归家的愁绪,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然的沉思。
《归渡洛水》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抒情诗。诗的开头用“暝色赴春愁”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愁绪,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与思念。接着,诗人描绘了水边的自然景色,渚烟与空翠的结合,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月光在水面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心中无尽的思绪。
澧浦的芳草和沧浪中的钓舟,更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最后一句“谁知放歌客,此意正悠悠”,则是诗人自我反思,表达了在这美丽的自然中,自己内心的悠然与孤独。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传达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围绕春天的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乡的思绪,表现了在宁静的自然中,个体的孤独和自由的心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渡头”指的是哪里?
A. 北方
B. 南方
C. 东方
D. 西方
“滩月碎光流”中“碎光”的意思是?
A. 明亮的光
B. 破碎的光
C. 动态的光
D. 暗淡的光
诗中“放歌客”的心情是怎样的?
A. 忧愁
B. 高兴
C. 悠然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