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画建溪图》

时间: 2025-04-23 22:47:01

诗句

六幅轻绡画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

分明记得曾行处,只欠猿声与鸟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47:01

原文展示:

题画建溪图
六幅轻绡画建溪,
刺桐花下路高低。
分明记得曾行处,
只欠猿声与鸟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六幅描绘建溪的轻绡画,画中描绘了刺桐花下的高低道路。我清晰地记得曾经走过的地方,只是少了猿声和鸟鸣的陪伴。

注释:

  • 轻绡:轻薄的绡纱,常用于绘画或制作衣物,形容画作轻盈。
  • 刺桐花:刺桐树的花,常见于南方,花色鲜艳,象征美丽。
  • 高低:形容道路的起伏。
  • 猿声:指猿猴的叫声,常用于描绘自然环境中的声音。
  • 鸟啼:鸟鸣,指鸟儿的叫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约公元835年-约公元901年),字少云,号雪窗,唐代诗人,出生于江西。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

创作背景:

《题画建溪图》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画作引发对过去游历的回忆,寄托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怀念。

诗歌鉴赏:

此诗以六幅轻绡画为引子,生动地描绘了建溪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对往昔游历的追忆。开篇的“六幅轻绡画建溪”,不仅展示了画作的数量和主题,也暗示了诗人对建溪的深切情感。刺桐花的描绘则增添了视觉的美感,刺桐树常常生长在山水之间,给人一种悠闲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路高低”则用简练的语言表现了自然的起伏,仿佛让读者感受到在山水间行走的乐趣。

“分明记得曾行处”,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游历的怀念,那些清晰的记忆犹如在眼前。最后一句“只欠猿声与鸟啼”则将景与情紧密结合,猿声和鸟啼是自然中常见的声音,它们的缺失让景色显得有些孤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深切向往。这种情感的传递,让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幅轻绡画建溪”:描绘了六幅轻薄的画作,主题是建溪,暗示了诗人对这一地方的美好印象。
  2. “刺桐花下路高低”:刺桐花在阳光下绽放,衬托出道路的起伏,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3. “分明记得曾行处”:表达了诗人对曾经游历的清晰记忆,令读者感受到对往事的珍视。
  4. “只欠猿声与鸟啼”:在美丽的景色中,唯独缺少了猿猴的叫声和鸟儿的鸣唱,增添了几分寂寞和惆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画面与声音的对比,强调了自然的全景与内心的孤独。
  • 意象:刺桐花、猿声、鸟啼等意象,构成了自然景色的多维度展示。
  •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体现了“景中有情”的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建溪画作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过往游历的怀念。同时,诗中表现出的孤寂感也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建溪: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丽,是诗人心灵的寄托。
  • 刺桐花:代表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 猿声与鸟啼: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缺失则带来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轻绡”是什么意思? A. 一种织物
    B. 一种花
    C. 一种山
    D. 一种动物

  2. 诗人对曾经游历的地方有何感慨? A. 快乐
    B. 忘记
    C. 怀念
    D. 失望

  3. 诗中缺少的声音是? A. 风声
    B. 浊水声
    C. 猿声与鸟啼
    D. 雨声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静谧的氛围,而方干则通过回忆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方干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石夫人 诗一首 诗一首 秋日 瓶中梅花 偶题 妙严禅寺 买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鼓字旁的字 谨朴 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天衣无缝 皿字底的字 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儁雄 深闭固拒 以近知远 诛求无时 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浓福 贝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文场笔苑 嘹喨 十载寒窗 厂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