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4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41:50
作者: 李商隐 〔宋代〕
霓旌降节,缥缈蓬瀛里。前是骖鸾在人世。云衢沾圣泽,两地疏封,须信道,不减瑶台富贵。兰帏称寿日,朱紫盈门,碧藕蟠桃奉甘旨。更何须,求大药饵服还丹,长不老,鹤骨仙标无比。况壶天日月自延长,看几度人间,百年千岁。
在彩虹的旌旗上降下节日的庆典,飘渺的蓬莱仙境中,骖鸾(神鸟)在世间游荡。云路沾染了圣洁的恩泽,两个地方虽然封闭,但只要信奉道理,就不会减少瑶台的富贵。轻纱帷帐下庆祝寿辰,门前朱紫相盈,碧藕和蟠桃奉上美味佳肴。何必再去追求那长生不老的大药和服用的还丹,鹤骨和仙人的标志无可比拟。况且在壶天中,日月自会延长,看看人间几度,百年千岁又算什么。
李商隐(约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谦,晚唐诗人。他的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常常探讨爱情、人生和哲理。李商隐的诗风多变,常融入个人情感与时事背景,使他的诗具有深邃的思考与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洞仙歌》创作于李商隐的晚年,反映了他对长生不老和世俗富贵的思考。诗中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体现了对仙道的向往与理解。
《洞仙歌》是一首充满幻想与哲理的作品,展现了李商隐对人生和仙界的独特理解。全诗以瑰丽的意象描绘了一个仙境,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开篇的“霓旌降节,缥缈蓬瀛里”便设下了一个瑰丽的场景,令人仿佛置身于缥缈的仙境中。
诗中提到的“骖鸾”与“云衢”,不仅是对仙界的描述,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他认为,虽然人世间有种种纷扰,但只要信奉道理,就能享受如同仙界般的富贵与安宁。此外,诗中提及的“兰帏称寿日,朱紫盈门”展现了生活中的欢庆与美好,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后半部分的“何须,求大药饵服还丹”,则引入了对长生不老的反思。李商隐在此质疑追求长生的意义,认为真正的长生在于内心的富足与对生活的理解。最后以“壶天日月自延长”作结,表达了对时间的淡然和对生命的豁达。
整首诗既有对仙境的向往,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李商隐深邃的思想与丰富的艺术才华。
《洞仙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富足与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它探讨了在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中,如何找到真正的安宁与快乐,强调信仰与道德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洞仙歌》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李商隐
C. 杜甫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碧藕蟠桃”象征什么?
A. 长生不老
B. 美味与丰盛
C. 贫穷与困苦
D. 迷惘与孤独
“何须,求大药饵服还丹”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强烈渴望
B. 轻视长生不老
C. 沮丧与失落
D. 祝福与期望
对比李商隐的《洞仙歌》和白居易的《长恨歌》,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均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但李商隐更倾向于哲理的思考与仙道的向往,而白居易则更关注于人间情感的缠绵和对历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