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生查子·独游西岩》

时间: 2025-05-04 10:07:27

诗句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7:27

原文展示:

生查子·独游西岩
作者: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白话文翻译:

青山无法吸引来游人,孤独而无依谁能怜惜你?
年末时节寒意渐浓,唤我在溪边停留。
山顶的明月升起,本来就在高空之中。
每晚都流连于青溪,听着吟读《离骚》的情怀。


注释:

字词注释:

  1. 招不来:招引不来,无法吸引。
  2. 偃蹇:形容孤独无依的样子。
  3. 岁晚:指年末。
  4. 太寒生:太过寒冷,生出寒意。
  5. 唤我:呼唤我。
  6. 明月来:明亮的月亮升起。
  7. 青溪:清澈的溪流。
  8. 离骚:古代诗人屈原所作的长篇抒情诗,表达了对祖国和理想的追求。

典故解析: 《离骚》是屈原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及其爱国情怀。辛弃疾引用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孤独与理想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山东。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辛弃疾的作品多以豪放、激昂著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生查子·独游西岩》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孤独的感受和对理想的追求。在国家动荡、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背景下,他选择在自然中独自徘徊,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青山、明月和溪水等自然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开篇以青山引入,青山虽美,却无法招引游人,暗喻诗人对世俗的无奈与孤独感。接着,诗人感受到岁末的寒意,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冷漠。在山头升起的明月,象征着理想的光辉,虽然高高在上,却又显得遥不可及。最后,诗人每夜沉浸在溪边,听着《离骚》的吟诵,表明他对理想的执念与不屈。整首词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表现出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青山静谧,但无人欣赏,体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年末的寒冷促使诗人寻找一个栖息之地,暗示了对温暖的渴望。
  •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明月象征理想,虽美丽却高不可及,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夜晚流连于溪边,吟诵《离骚》,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青山与孤独的比喻,表达诗人内心的无奈。
  • 拟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结合,使情感更加真切。
  • 对仗:如“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遥不可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山:象征孤独与美丽。
  2. 明月:象征理想与追求。
  3. 青溪:象征归宿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辛弃疾的《生查子·独游西岩》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2. 诗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
    C. 权力

  3. 诗人每晚流连于哪里?
    A. 山顶
    B. 青溪
    C. 城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生查子·独游西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孤独的感受,但前者更显豪放,后者则多了一份细腻的柔情。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杨柳枝 其十二 杨柳枝词 其一 杨柳枝 其七 赋小城梅枝 杨柳枝词四首 其一 杨柳枝 其十三 杨柳枝 其二 赋小城梅枝 杨柳枝词四首 其四 杨柳枝九首 其三 杨柳枝词 其二 杨柳枝 其三 题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悔吝 虎父无犬子 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枭视狼顾 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枯树生花 包含绞的词语有哪些 廾字旁的字 塑胶 頁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谗狠 金字旁的字 立字旁的字 燕颔虎须 朝三暮四 尽饰 墓木已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