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0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7:27
生查子·独游西岩
作者: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青山无法吸引来游人,孤独而无依谁能怜惜你?
年末时节寒意渐浓,唤我在溪边停留。
山顶的明月升起,本来就在高空之中。
每晚都流连于青溪,听着吟读《离骚》的情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离骚》是屈原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及其爱国情怀。辛弃疾引用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孤独与理想的思考。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山东。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辛弃疾的作品多以豪放、激昂著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生查子·独游西岩》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孤独的感受和对理想的追求。在国家动荡、个人理想难以实现的背景下,他选择在自然中独自徘徊,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词通过青山、明月和溪水等自然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开篇以青山引入,青山虽美,却无法招引游人,暗喻诗人对世俗的无奈与孤独感。接着,诗人感受到岁末的寒意,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冷漠。在山头升起的明月,象征着理想的光辉,虽然高高在上,却又显得遥不可及。最后,诗人每夜沉浸在溪边,听着《离骚》的吟诵,表明他对理想的执念与不屈。整首词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表现出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遥不可及。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辛弃疾的《生查子·独游西岩》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诗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
C. 权力
诗人每晚流连于哪里?
A. 山顶
B. 青溪
C. 城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生查子·独游西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孤独的感受,但前者更显豪放,后者则多了一份细腻的柔情。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