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绝 其一》

时间: 2025-05-04 10:17:14

诗句

眼看时事力难任,贪恋君恩退未能。

迟钝终须投劾去,使君何日换聋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7:14

原文展示:

眼看时事力难任,
贪恋君恩退未能。
迟钝终须投劾去,
使君何日换聋丞。

白话文翻译:

眼前时局变化,我的力量无能为力,
我对君主的恩惠恋恋不舍,无法辞退。
迟钝的官员终究要被弹劾离去,
君主何时才能换掉这个聋子丞相?

注释:

  • 时事:指当前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形势。
  • 力难任:力量难以承担,意指无能为力。
  • 贪恋君恩:对君主恩惠的留恋。
  • 退未能:辞去官职却无法做到。
  • 迟钝:指反应慢、无能的官员。
  • 投劾:指向上级提出弹劾,控告官员。
  • 聋丞:指丞相无所作为,耳聋不闻。

典故解析:

“聋丞”一词可以理解为对当时丞相的不满,暗指其对国家事务的无能与漠视。苏轼通过对当时政治局势的观察与感慨,表达了对君主及朝政的忧虑和对无能官员的厌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柔和,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初到杭州时期,因当时政治局势复杂,苏轼在仕途上感到困惑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澄清政治、改革官制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四句,展现了苏轼对时局的深刻感悟与个人的无奈。首句“眼看时事力难任”直接阐释了诗人对当下政治形势的无力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状的失望。接着,诗人提到对君恩的留恋,反映出他对过去的依恋与对未来的迷茫。第三句“迟钝终须投劾去”蕴含了对无能官员的不满,体现出他对官场风气的关注与批判。最后一句“使君何日换聋丞”则是对政局的期盼与渴望,期待能够更换那些无能的官员,以期国家的兴旺。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句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两句揭示了诗人面临的困境与对局势的无力感。
    • 第三句指出迟钝的官员终会被弹劾,暗合对不作为者的厌倦。
    • 最后一行则是对未来的期盼,期待朝廷能更换无能的官员。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手法,如“迟钝”与“聋丞”,形成鲜明对比。
    • 通过“眼看”和“使君”呼应,增强了情感的紧迫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政治时局的担忧与对无能官员的不满,展现了其关心国事和希望改革的情怀。

意象分析:

  • “时事”:象征社会的动荡与变化。
  • “君恩”:代表对权力的依赖与期待。
  • “迟钝”与“聋丞”:象征政治中的无能与腐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聋丞”指的是?

    • A. 君主
    • B. 迟钝的官员
    • C. 诗人自己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无能官员的批判与对政治的忧虑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诗风有很大不同,苏轼更偏向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文观止》

相关查询

和择之赋枯木 和元晦择之有诗见怀 和元晦咏雪 和元晦雪压竹韵 谢韩监芍药 淳熙四年二月既望静江守臣张某奉诏劝农于郊乃作熙熙阳春之诗二十四章章四句以示父老俾告于其乡之人而歌之 立春偶成 世无良猫 早出 冬日杂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疑人疑鬼 云愁雨怨 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同字框的字 枕黮藉糟 涅墨 包含篓的词语有哪些 惜客好义 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往日无冤,近日无仇 工字旁的字 鄙吝复萌 国利民福 副教授 齒字旁的字 居庞 色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