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3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7:39:45
幽植众能知,贞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
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这株幽兰谁能知晓,它的贞洁芬芳只是在暗中保持。
既然没有君子来佩戴它,那么它的香气也并不因此而衰败。
白露时节已经早早降临,青春的时光却总是迟到。
我不知道那路旁的草,芬芳又有什么用处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君子”一词在古代文化中常用来指代有道德、有才华的人,而兰花则常被视为君子的象征,表达人品的高洁。诗中提到的“国香”暗指兰花在古代的崇高地位。
作者介绍: 崔涂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具有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唐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通过幽兰表达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反映了自身的孤独与不被理解的情感。
这首《幽兰》通过描绘兰花的孤芳自赏,展现了诗人对清高品格的追求与内心的孤独。诗的开头“幽植众能知”,强调了兰花的隐逸与不被世人所知,象征着那些有高尚品德的人往往不被理解或重视。接下来的“贞芳只暗持”,则进一步揭示了兰花的孤独与坚贞,虽无人赏识,但它依然保持自己的芳香。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表达了即便没有君子来佩戴,兰花的香气也不会因此而减退,象征了内在价值的恒久不变。接着诗人提到“白露沾长早”,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青春的无常,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则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困惑,似乎在问路旁的草丛是否也有其存在的价值。整首诗以兰花为主线,贯穿着孤独、高洁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洁品德的追求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通过兰花的隐逸与坚贞,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幽植众能知”中的“幽植”指的是:
a) 生长在热闹的地方
b) 生长在幽静的地方
c) 生长在水边
诗中提到“白露”是指:
a) 春天的来临
b) 秋天的到来
c) 夏天的炎热
“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表达了什么?
a) 对生命意义的困惑
b) 对花香的赞美
c) 对草的羡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