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7:21
出塞三首 其一
作者: 江源 〔明代〕
问罪阴山下,从今又几年。
亲朋无一字,雨雪尽三边。
溪月明关陇,胡沙乏水泉。
功成尽麟阁,燕颔岂徒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无奈与思乡之情。作者在阴山脚下问罪(向上天询问),不知道要等多少年才能回家。亲朋好友没有一封信来,雨雪覆盖了三边的土地。溪水在月光下明亮,然而胡人的沙土却没有水泉。功成名就却只能在麟阁(古代名士的聚集地)中空叹,燕子的高飞又有什么意义呢?
江源(生卒年不详)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诗歌多反映个人的遭遇和对社会的关怀。他的作品往往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情感。
这首诗是在边塞生活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边塞生活的苦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战乱。
《出塞三首 其一》通过问罪、思乡、孤独等意象,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和边塞生活的反思。开篇的“问罪阴山下”便设定了一个充满压抑和沉重的基调,诗人仿佛在向命运或是上天发问,表达了他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接下来的“亲朋无一字”,则揭示了在这荒凉环境中,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给人一种挥之不去的凄凉。
“雨雪尽三边”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边疆的恶劣气候,也暗含了战乱带来的破坏与无尽的等待。随后的“溪月明关陇,胡沙乏水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月光照耀下的宁静溪水与周遭的荒凉沙土,传达出一种无奈的美感,仿佛在暗示着即使在逆境中依然存在希望。
最后两句“功成尽麟阁,燕颔岂徒然”,则将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无奈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于功名的感叹。尽管功成名就,但在这片荒凉的边疆,似乎一切都显得毫无意义。这种情感的深邃与复杂,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引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功名的反思,情感基调深沉而沉重。
诗人问罪的地点是哪里?
诗中“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的主题主要是?
答案:1. B 2. B 3. B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作,值得细细品味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