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6:41
念奴娇·隆乾间事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隆乾间事,两翁有手泽遗编曾纪。
余掌兰台修纂到,景定初开忠邸。
坏起复麻,奋涂归笔,嚼碎张巡齿。
德音犹在,非卿何足语此。
老来兹事都休,问门前宾客,今朝来几。
达汝空函,投伊大瓮内,谁曾提起。
丹汞灰飞,黄粱炊熟,跳出槐宫里。
儿童不识,秃翁定是谁子。
在隆乾年间的事情,曾有两位老人的手泽遗留下编年纪事。
我在兰台掌管修纂,直到景定初开忠邸。
从破坏中恢复麻,奋笔归写,嚼碎张巡的牙齿。
他们的德音依旧在,除了您还有谁能谈论此事?
年纪大了,这些事都已结束,问门前的宾客,今天来几位?
把空函递给你,投入大瓮内,谁曾提起过?
丹汞灰飞,黄粱炊熟,从槐宫里跳出。
孩子们不识得,秃翁究竟是谁的儿子?
逐句解释: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良,号竹斋,南宋诗人,出生于今福建省。刘克庄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而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在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创作背景:
《念奴娇·隆乾间事》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的交汇期。诗人通过回忆过去,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深刻理解。
《念奴娇·隆乾间事》是一首深具历史感和哲理性的词作。诗中通过回忆隆乾年间的历史事件,以及两位老人留下的手泽,展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开头的“隆乾间事”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历史的回顾,而“余掌兰台修纂到”则透露出诗人对历史修纂工作的重视。诗人在字里行间中,表现出对历史人物张巡的敬仰与怀念,强调了“德音犹在”的思想,表现出对德行与声望的重视。
“老来兹事都休”的句子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感慨,显示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情与对往昔的怀念。诗中提到的“丹汞灰飞,黄粱炊熟”则是一种对现实状态的深刻反思,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梦幻。最后的“儿童不识,秃翁定是谁子”句,带有一种淡淡的讽刺,反映了对历史遗忘的无奈。
整首词以历史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既有哲理的深度,又有文学的美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历史的追述与现实的反思,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遗忘,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测试:
《念奴娇·隆乾间事》的主题是什么?
“丹汞灰飞,黄粱炊熟”表达了什么?
诗人提到的“两翁”指的是哪类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刘克庄的《念奴娇·隆乾间事》在表达上更为沉重与怀旧,而苏轼的作品则更为洒脱与开阔。两者都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