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余有三恨一无子二无助三无成抱兹苦心娱以文字既绝笔于斯录复长吟以系之 其二》

时间: 2025-05-04 05:55:25

诗句

天不奈何无可问,世皆如此有谁听。

为侬指点春知处,惟有垂杨眼独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5:25

原文展示:

余有三恨一无子二无助三无成抱兹苦心娱以文字既绝笔于斯录复长吟以系之 其二 天不奈何无可问,世皆如此有谁听。为侬指点春知处,惟有垂杨眼独青。

白话文翻译:

我还有三种遗憾:一是没有儿子,二是没有帮助,三是没有成就。抱着这份苦心,我用文字来娱乐自己。在这里,我已经写完了,接着长吟以此作结。天无可奈何,无法询问,世间如此,谁能倾听?请你告诉我,春天在哪里,只有那低垂的杨柳,依旧显得青翠。

注释:

  • 奈何:意为无奈,无法。
  • :我,表示自称。
  • 指点:指教、指引。
  • 垂杨:指低垂的杨柳,象征春天和生机。
  • 独青:单独地显得青翠,形容春意盎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文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常融入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面临人生的困惑与无奈。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世界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表达诗人内心的遗憾与孤独,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首先以“三恨”的方式清晰地列出了自己的不满:没有子女的继承,没有他人的帮助,以及未能实现的理想。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无奈和苦楚。

接着,诗人用“天不奈何无可问”来传达一种命运的无情与不可抗拒的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与悲伤,宛如春天的无声流逝,令人感到心痛。最后,诗人向对方寻求春天的指引,暗示着他渴望希望与生机的心情,但在无奈之下,只能依靠那“垂杨”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无奈的境况。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极具表现力。诗人在用文字抒发心声的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一种共鸣与思考,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脆弱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不奈何无可问:天意无常,无法询问命运的安排。
  2. 世皆如此有谁听:世间的人都如此,难道有谁能倾听我的苦闷?
  3. 为侬指点春知处:请为我指引春天的去向。
  4. 惟有垂杨眼独青:唯有那低垂的杨柳,依然青翠欲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希望,低垂的杨柳象征生机。
  • 拟人:将天与世拟人化,表达对命运的无奈。
  • 对仗: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希望的渴望,表达了个人在苦闷中寻求理解与支持的情感。诗人以自然景物作为寄托,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垂杨:象征春天、生命和生机,代表着希望。
  • :代表新的开始与希望的象征,暗示诗人内心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恨”有哪些? A. 无子、无助、无成
    B. 无钱、无伴、无成
    C. 无知、无助、无成

  2. “天不奈何无可问”中的“奈何”意为何种情感? A. 愉快
    B. 无奈
    C. 期待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俞文豹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挣扎与对人生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对故乡思念的情感。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俞文豹诗集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又酬次韵 独夜有怀因作吴体寄袭美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入林屋洞 庆封宅古井行 寄远 江边 奉和袭美公斋四咏次韵。小松 以竹夹膝寄赠袭美 樵人十咏。樵风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 酒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黄金储备 泥古非今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货而不售 包含婴的词语有哪些 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标华 越凡遗世 馬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攴字旁的字 来因 饪鼎 磕头撞脑 卜字旁的字 考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