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5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5:25
余有三恨一无子二无助三无成抱兹苦心娱以文字既绝笔于斯录复长吟以系之 其二 天不奈何无可问,世皆如此有谁听。为侬指点春知处,惟有垂杨眼独青。
我还有三种遗憾:一是没有儿子,二是没有帮助,三是没有成就。抱着这份苦心,我用文字来娱乐自己。在这里,我已经写完了,接着长吟以此作结。天无可奈何,无法询问,世间如此,谁能倾听?请你告诉我,春天在哪里,只有那低垂的杨柳,依旧显得青翠。
俞文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常融入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此诗作于宋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面临人生的困惑与无奈。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世界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表达诗人内心的遗憾与孤独,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首先以“三恨”的方式清晰地列出了自己的不满:没有子女的继承,没有他人的帮助,以及未能实现的理想。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无奈和苦楚。
接着,诗人用“天不奈何无可问”来传达一种命运的无情与不可抗拒的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与悲伤,宛如春天的无声流逝,令人感到心痛。最后,诗人向对方寻求春天的指引,暗示着他渴望希望与生机的心情,但在无奈之下,只能依靠那“垂杨”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无奈的境况。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极具表现力。诗人在用文字抒发心声的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一种共鸣与思考,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脆弱和无奈。
整首诗展现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希望的渴望,表达了个人在苦闷中寻求理解与支持的情感。诗人以自然景物作为寄托,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中提到的“三恨”有哪些?
A. 无子、无助、无成
B. 无钱、无伴、无成
C. 无知、无助、无成
“天不奈何无可问”中的“奈何”意为何种情感?
A. 愉快
B. 无奈
C. 期待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俞文豹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挣扎与对人生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对故乡思念的情感。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