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王子直秀才》

时间: 2025-04-25 01:27:40

诗句

万里云山一破裘,杖端闲挂百钱游。

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幅巾我欲相随去,海上何人识故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27:40

原文展示:

赠王子直秀才

万里云山一破裘,
杖端闲挂百钱游。
五车书已留儿读,
二顷田应为鹤谋。
水底笙歌蛙两部,
山中奴婢橘千头。
幅巾我欲相随去,
海上何人识故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情谊与生活的闲适。诗中描绘了万里云山的广阔与作者的破旧衣裳,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态度;手杖上挂着几枚钱币,显示出他悠闲游玩的状态。书籍已经留给孩子阅读,二顷的田地可以供鹤栖息,象征着一种安宁的生活。水中传来的蛙声和山中奴婢的橘子树都表现了自然的生机。最后,作者表达了想要跟随朋友一起去游玩的心情,却感慨海上无人识得旧友的孤独。

注释:

  • 万里云山:形容远方的山川,表现一种辽阔之感。
  • 破裘:破旧的衣裳,象征着贫困或不拘小节。
  • 杖端闲挂:手杖的末端随意吊挂,表示悠闲自在的状态。
  • 五车书:比喻书籍很多,五车是古代盛书的车,表示学识渊博。
  • 二顷田:指广阔的田地,二顷相当于约13亩,象征可耕种的土地。
  • 幅巾:古代士人所戴的头巾,代表文人身份。
  • 故侯:指旧友、老朋友。

典故解析:

  • 鹤谋:鹤在古代被视为高洁之鸟,象征着长寿与清高,所提到的二顷田可以供鹤栖息,暗示一种理想的田园生活。
  • 笙歌蛙两部:水中蛙声与笙声相和,体现了自然的音乐,亦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生活虽然清贫,但他依然心系故友,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万里云山一破裘”以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虽然衣衫褴褛,但心怀壮志,胸襟开阔。接着提到的“杖端闲挂百钱游”,不仅表达了他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也暗示了他对物质的淡泊。

在“水底笙歌蛙两部”与“山中奴婢橘千头”中,诗人将自然的声音与人间的繁忙生活相结合,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结尾“幅巾我欲相随去,海上何人识故侯”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感叹世事无常,旧友难再相见,情感深沉而感伤。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高雅情操,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他那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不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里云山一破裘”:描绘广阔的山川与破旧的衣裳,体现出一种潇洒与洒脱。
  2. “杖端闲挂百钱游”:手杖上挂着钱,显示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3. “五车书已留儿读”:知识的传承,代表他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4. “二顷田应为鹤谋”:二顷的田地可以安置鹤,象征着理想的生活。
  5. “水底笙歌蛙两部”:水中蛙声如同音乐,描绘自然的和谐美。
  6. “山中奴婢橘千头”:山中奴隶与橘子树,表现人间的繁忙与自然的生机。
  7. “幅巾我欲相随去”:表达了对友人的向往与陪伴之情。
  8. “海上何人识故侯”:感慨对旧友的思念与世事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万里云山”和“破裘”突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比喻:如“水底笙歌蛙”将蛙声比作音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自然中的蛙声被比作人间的乐音,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思念、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通过自然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独特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山:象征辽阔与高远,体现诗人的胸怀。
  • 破裘:代表生活的贫困,但也体现出不拘小节的洒脱。
  • 百钱:象征财富,但在诗中表现出轻松的态度。
  • 书与田:象征知识与生活的结合,体现出诗人对教育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百钱”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买书
    • B. 游玩
    • C. 种田
    • D. 穿衣
  2. “二顷田应为鹤谋”中的“鹤”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长寿与高洁
    • C. 友谊
    • D. 知识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愤怒
    • B. 孤独与思念
    • C. 快乐
    • D. 繁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与宁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将进酒》:与苏轼的洒脱不同,李白更强调享乐与豪放,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游昊天玄都观(一作裴考功、厉察院同游昊天玄都观) 晦日送穷三首 其三 谢秦校书与无可上人见访 洛下夜会寄贾岛 喜览裴中丞诗卷(一作寄裴使君) 苦雨 秋夜寄默然上人 喜马戴冬夜见过期无可上人不至 老马 游春十二首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奸舋 求神拜佛 足字旁的字 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羽毛未丰 殚心 儿字旁的字 远山芙蓉 韭字旁的字 祸为福先 风向草偃 一字不苟 工字旁的字 混水捞鱼 贝字旁的字 散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