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2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24:54
次韵王巩独眠
作者:苏轼 〔宋代〕
居士身心如槁木,
旅馆孤眠体生粟。
谁能相思琢白玉,
服药千朝偿一宿。
天寒日短银灯续,
欲往従之车脱轴。
何人吹断参差竹,
泗水茫茫鸭头绿。
全诗翻译:
居士的身心如同枯木般无生气,旅馆中孤独入眠,身体干瘪如同生了粟米。谁能牵挂思念,像雕琢白玉般精细?即使服下千朝的药,也只换来一晚的安宁。天寒日短,银色的灯光仍在闪烁,想要前往的路上,车轮却脱了轴。是谁在吹断那参差不齐的竹子,泗水边上,鸭头的绿色在渺茫的水面上浮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琢白玉”可联想到古代对美的追求与思念的细致,而“泗水茫茫”则可引申出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孤独的感受。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均有极高成就,尤其以豪放派诗词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顿、孤独寂寞,常常思念故友。诗中反映了他对孤独生活的深刻体验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苏轼的《次韵王巩独眠》是一首抒发孤独与思念的诗。全诗以居士的身心状态开篇,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孤寂感。诗中“居士身心如槁木”一句,以“槁木”作比,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干枯与乏味,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接着,孤独的旅馆生活加重了这种情绪,诗人用“体生粟”来形容自己的身体状况,给读者呈现出孤独的居士在寂静夜晚的无助感。
随着诗的深入,苏轼提到“谁能相思琢白玉”,表达了对爱情或友情的渴望与思念。这里的“琢白玉”不仅是对友人的思念,也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暗示了人际关系的珍贵。
诗的后半部分则描绘了寒冷的天气和旅途的艰辛,“天寒日短银灯续”表现出在严寒与短日的环境中,诗人仍在努力寻求温暖与光明,而“车脱轴”的描写则隐喻了前行的困境与无奈。
最后一句“泗水茫茫鸭头绿”将场景引入自然,似乎是对孤独中一丝希望的寄托,鸭头绿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传达出一种对人际关系和自然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孤独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展现了人对情感的渴望与对自然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居士身心如槁木”中的“槁木”象征什么?
A. 生机
B. 无生气
C. 美好
答案:B
“服药千朝偿一宿”中“千朝”指的是什么?
A. 一个月
B. 很长的时间
C. 一天
答案:B
诗中描写的自然元素有哪些?
A. 竹子
B. 鸭头绿
C. 以上皆是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