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雪》

时间: 2025-07-26 20:51:20

诗句

穷腊见三白,江南无旧闻。

天上春已暮,尽日花缤纷。

平生虽畏寒,遇雪心所欣。

拥裘未敢出,投隙致殷勤。

窗户忽相照,川陵已难分。

二仪有巨丽,老我不能文。

高吟黄竹诗,薄暮心无垠。

浮屠似玉笋,突兀倚重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0:51:20

原文展示:

穷腊见三白,江南无旧闻。
天上春已暮,尽日花缤纷。
平生虽畏寒,遇雪心所欣。
拥裘未敢出,投隙致殷勤。
窗户忽相照,川陵已难分。
二仪有巨丽,老我不能文。
高吟黄竹诗,薄暮心无垠。
浮屠似玉笋,突兀倚重云。

白话文翻译:

进入腊月时节,看到三片白雪,江南的雪景却从未听闻过。天上的春天已经结束,整天花瓣纷纷飘落。虽然我一生都畏惧寒冷,但遇到雪时却心中欢喜。穿着裘皮大衣却不敢出门,透过缝隙向外投去关注的目光。窗户外的雪光映照在室内,川陵的景色已难以分辨。二仪(指日月)有着壮丽的景象,年老的我却无法用文字表达。高声吟诵黄竹的诗歌,黄昏时心中无尽的思绪。浮屠(指佛塔)如同玉笋般挺立,突兀地倚靠在厚重的云层之上。

注释:

  • 穷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
  • 三白:此处指三场雪。
  • 江南无旧闻:指江南地区没有听说过下雪的事。
  • 二仪:指日月,或天体的意象,象征自然的壮丽。
  • 浮屠:指佛塔,象征佛教的圣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师孟,号白华,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和节令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雪》这首诗创作于腊月时节,正值冬季,诗人通过描写雪景表达了自己对冬雪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感悟,反映了他在寒冷冬日中依然保持的诗意和情感。

诗歌鉴赏:

《雪》一诗以冬季的雪景为背景,诗人描写了他对于雪的欣赏与喜爱,以及在寒冷中所感受到的温暖情感。首联“穷腊见三白,江南无旧闻”开篇即提到雪的稀缺,江南地区下雪的机会不多,表达了对雪景的珍惜。接下来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冬日世界,仿佛在描绘一个梦幻般的场景。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寒冷的畏惧与对雪的欣赏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他内心的复杂情感。尽管身处寒冷之中,他却在雪中找到了欣喜与乐趣。此时的他选择不出门,而是在窗前静静欣赏,更加突显出他对这份宁静的珍视。

最后几句诗中,诗人用“高吟黄竹诗,薄暮心无垠”表达了他在暮色中吟咏的情景,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内心的思绪无边无际。浮屠的描绘则增添了一份神圣的气氛,仿佛在提醒人们在这片宁静的雪景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穷腊见三白:腊月末日,看到三场雪,暗示冬季的到来。
  2. 江南无旧闻:江南地区下雪的情况少见,传达了对雪景的珍贵感。
  3. 天上春已暮:春天已然结束,暗指冬季的到来。
  4. 尽日花缤纷:整日花瓣纷飞,描绘出一种凄美的景象。
  5. 平生虽畏寒,遇雪心所欣:尽管一生畏惧寒冷,但在雪中找到欣喜,表现出雪的独特魅力。
  6. 拥裘未敢出,投隙致殷勤:裹着大衣却不敢出门,透过缝隙观察外面的雪,显示出一份对雪的渴望。
  7. 窗户忽相照,川陵已难分:窗外雪光照映,景色迷离,难以分辨真实与幻影。
  8. 二仪有巨丽,老我不能文:日月壮丽,年老的我却无法用词语表达,流露出对壮美自然的无奈感。
  9. 高吟黄竹诗,薄暮心无垠:吟咏黄竹诗,入夜时心中无限遐想。
  10. 浮屠似玉笋,突兀倚重云:佛塔如玉笋般挺立,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屠似玉笋”,将佛塔比作玉笋,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冬雪,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结合个人情感,展现了在寒冷中寻找温暖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纯洁与宁静,传达一种超脱的情感。
  2. 黄竹:古代文人常以竹子象征高洁,寓意诗人的志向。
  3. 浮屠:象征精神的寄托与信仰的寄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江南地区的雪景有何特征?

    • A. 常见
    • B. 少见
    • C. 美丽
    • D. 迷人
  2. 诗人在雪中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寒冷
    • B. 欣喜
    • C. 忧愁
    • D. 孤独
  3. “拥裘未敢出,投隙致殷勤”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 A. 想出门
    • B. 害怕外面
    • C. 渴望雪景
    • D. 不知所措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安石《梅花》

诗词对比:

比较陈与义的《雪》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均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前者通过雪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欢喜与宁静,而后者则通过梅花展现坚韧与高洁的品格,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态度与情感。两者皆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陈与义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后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示诸孙 藏菜 次韵王钦臣秘监英殿井 故成都尹陆介扶挽词 送周思道朝议归守汉州三绝 寒食游南湖三首 其三 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 闻京东有道人号贺郎中者唐人也其徒有识之者 自陈适齐戏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刃结尾的成语 包含刚的词语有哪些 乚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何许人也 PETS 见事风生 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血字旁的字 睫眸 盛水不漏 蛮烟瘴雾 辞笔 爱神 私淑弟子 若要好,问三老 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