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4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1:21
登天清寺塔
陈与义 〔宋代〕
为眼不计脚,攀梯受微辛。
半天拍阑干,惊倒地上人。
风从万里来,老夫方岸巾。
荒荒春浮木,浩浩空纳尘。
夕阳差万瓦,赤鲤欲动鳞。
须臾暮烟合,青鲂映奫沦。
万化本日驰,高处觉眼新。
借问龛中仙,坐稳今几辰。
俗子书满壁,澹然不生嗔。
唯有太行山,修供独殷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登上天清寺塔时的感受。虽然为了观看美景而不计较攀登的艰辛,但在高处时却不禁拍打栏杆,惊动了下面的人。微风从远方吹来,年长者的头巾在风中飘动。塔上春天的景象浮动,浩瀚的天空中尘埃飞舞。夕阳照耀着万瓦的屋顶,仿佛看到红色的鲤鱼在水中游动。片刻之间,傍晚的烟雾聚合,青色的船影映在波浪上。今天的万物都在飞驰,站得高时,眼前的景色显得格外新奇。我想问塔中仙人,您坐稳了多少个时辰?墙壁上满是俗人的书法,我对此毫不在意。只有太行山,修行人依旧虔诚恳切。
陈与义,字叔山,号松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笔力遒劲,情感真挚,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其诗风清新洒脱,常带有哲理思考。
《登天清寺塔》写于宋代,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在高处俯瞰,感受到的既有自然的壮丽,也有世俗的无常。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哲理的思考。诗人在高处俯视,感受到万物的流动与变化,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开篇便道出为了眼前的美丽而不计较脚下的辛苦,展现出一种追求美好与真理的执着。接着,诗人用“夕阳差万瓦,赤鲤欲动鳞”描绘出夕阳下生动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世俗的观察,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借问“龛中仙”,不仅是对仙人智慧的向往,更是对自己心灵归属的探寻。最后提到的“唯有太行山,修供独殷勤”,更是表达了一种对修行与内心宁静的追求。这种从自然到内心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入思考,最终达到一种心灵的平和与满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表现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内心的安宁。在高处俯瞰,诗人不仅看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反思了人生的无常与世俗的浮华,最终找到内心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老夫”指的是谁?
“为眼不计脚”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唯有太行山”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