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6:47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
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
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在青楼里挂着明镜,照见自己不禁感到悲伤。如今白发已如此,人生能活几时呢?秋风吹拂下山的路,明月照耀着春天的时光。我叹息君的恩情已尽,容颜再也无法回首。
此诗涉及到的典故主要是对衰老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在唐代,诗歌常常表达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这与当时社会的风气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刘希夷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感怀和抒情见长,常常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览镜》创作于唐代,诗人可能在某个秋日的晚上,独自一人对着明镜,感受到岁月无情、容颜渐老,因而产生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爱情消逝的深切感受。
《览镜》是一首充满了伤感和哲理的古诗,诗中通过明镜的映照,反映了个体对自我与时间的深刻思考。首先,青楼作为一个特殊的场景,标志着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诗中“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的句子,直白地表露了衰老的无情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
接着,诗人用“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的意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生阶段相结合,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无常。秋风与春月的对比,恰如人生的不同阶段,令人感慨时光的易逝与变化。
最后,诗的结尾“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爱情的遗憾与对自身容颜的无奈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失落。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以及细腻的意象,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生命、时间及爱情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青春与爱情的追忆,折射出一种无奈与悲伤的情感基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青楼”主要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白发今如此,人生能__?”(填入合适的词语)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的渴望和对衰老的无奈。(对/错)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刘希夷的《览镜》更加强调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容颜的惋惜,而《静夜思》则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两首诗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反映出各自的生活经历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