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1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17:38
彼党讦此党,党魁乃下流。
少作无赖贼,曾闻盗人牛。
又闻挟某妓,好作狭邪游。
聚赌叶子戏,巧术妙窃钩。
面目如鬼蜮,衣冠如沐猴。
隐慝数不尽,汝众能知不?
是谁承馀窍,竟欲粪佛头。
颜甲十重铁,说恐难遮羞。
此党讦彼党,众口同一咻。
这边的党派揭发那边的党派,党魁却是个下流之人。
他们只会做一些无赖的勾当,我曾听说有盗贼偷了牛。
还听说他们私通某些妓女,喜欢搞一些肮脏的事情。
聚赌打牌,巧妙地偷窃。
他们的面目像鬼魅,衣着却像沐猴。
隐秘的丑事数不胜数,你们知道吗?
是谁在暗中操控,竟然想要亵渎佛祖的头颅。
即使用十重铁甲来掩饰,也恐怕难以遮住羞耻。
这边的党派揭发那边的党派,众人齐声嘲讽。
作者介绍:黄遵宪(1848-1905),字季刚,号惕庵,晚号独醒,清代诗人、政治家、翻译家及维新派代表之一。他的诗风以直白、犀利著称,常常反映社会时事和政治丑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末,正值变革与动荡的时期,政局腐败,社会黑暗。黄遵宪以诗抒发对时局的不满,批判政治腐败和社会丑恶,表达对清政府的失望与愤怒。
《纪事 其三》深刻揭示了清末中国政治腐败与社会风气败坏的现状。诗中通过对党派内斗、贪腐、丑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与愤怒。开篇两句“彼党讦此党,党魁乃下流”,直接点明了党派之间的相互揭发,显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与卑劣。而后对无赖贼的描绘,揭露了其中的丑陋行为,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中“面目如鬼蜮,衣冠如沐猴”,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呈现了那些伪善而内心卑劣的人的真实面目。结尾部分通过反问“汝众能知不?”和“此党讦彼党,众口同一咻”,更加深了诗歌的讽刺意味,呼唤人们的觉醒与反思。
整首诗以犀利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成为黄遵宪在清末维新运动中重要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其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社会现状的控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清末政治的腐化,批判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展现了作者对国家与社会的深切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无赖贼”指的是哪类人?
A. 正直之士
B. 不法之徒
C. 文人雅士
D. 农民
诗中提到的“面目如鬼蜮”是指什么样的人?
A. 美丽的人
B. 正义的人
C. 阴险狡诈的人
D. 高尚的人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赞美自然
B. 批判政治腐败
C. 颂扬英雄
D. 描述爱情
答案:1. B 2. C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