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0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06:48
甲寅春兴十章 其九
春衫寒褪试开襟,
竹气穿花润壁琴。
林密渐多交让树,
巢疏不复有争禽。
调饥挑菜防伤指,
小摘芼羹戒食心。
老去诗肠堪辟谷,
赤松黄石许相寻。
春天的衬衣已经褪去寒意,试着打开衣襟,
竹子的清香透过花朵润泽了壁上的琴。
树林愈加茂密,树木之间的交错让人感到亲切,
而鸟巢则稀疏,再也听不到争鸣的鸟声。
调试饥饿的心情,挑选野菜以防伤指,
小心地摘取香草做羹,警惕着食欲的诱惑。
年纪渐长,诗人的肠胃也能忍受清淡,
赤松和黄石,愿意与我相知相寻。
作者介绍:张萱,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与思考,结合了自然的变化与个人的生活态度,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理想与审美情趣。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哲理思考。开头两句以春衫与竹气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体现出一种与自然相融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句子则将视线转向树林和鸟巢,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却又在“巢疏不复有争禽”中透出一丝宁静与淡泊,暗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后半部分则更为内省,诗人通过简单的饮食与清淡的生活,表达了一种追求精神和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显示出对物质的淡泊与对心灵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道德理想的追求。诗人在描写自然的同时,逐渐转向对内心的探索,呈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如“竹气穿花”),拟人(如“巢疏不复有争禽”),对仗(如“调饥挑菜”与“小摘芼羹”),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清淡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物质和精神的反思与选择。
诗词测试:
诗中的“春衫”指的是什么季节的衣物?
诗中提到的“调饥挑菜”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