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兴》

时间: 2025-05-02 18:11:51

诗句

犀象本安山海远,楩楠岂愿栋梁材。

伏波病困壶头日,应有严光入梦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1:51

原文展示

犀象本安山海远,
楩楠岂愿栋梁材。
伏波病困壶头日,
应有严光入梦来。

白话文翻译

犀象本应安于远离人烟的山海之中,
楩楠树又怎会愿意成为栋梁之材?
伏波将军病重,正困于壶头的日子,
应该会有严光的光芒照进他的梦中。

注释

  • 犀象:一种大型哺乳动物,象征着高贵与力量。
  • 楩楠:楩木和楠木,都是优质木材,象征着社会地位与价值。
  • 伏波:指伏波将军,一般指的是古代著名的将领,象征着勇敢与正义。
  • 壶头:指壶口,可能引申为困境或病痛的状态。
  • 严光:形容光亮的严峻,可能指的是忠诚、正义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风格刚健而富有激情。

创作背景

《杂兴》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陆游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生理想的思索。

诗歌鉴赏

《杂兴》是陆游在晚年时写的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首句“犀象本安山海远”,写出了犀象的特性和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接下来的“楩楠岂愿栋梁材”则反映了人们的困境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诗中“伏波病困壶头日”的描写,表现出将军的无奈与挣扎,象征着那些曾经英勇无畏的人在岁月侵蚀下的悲凉。最后一句“应有严光入梦来”则透出一丝希望,似乎在呼唤着理想和光明的回归。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陆游将个人的困境与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忧国忧民之情。这种情感不仅在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也在当今社会中具有普遍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犀象本安山海远:描绘犀象的特性,暗示理想的状态。
  2. 楩楠岂愿栋梁材:反问楩楠树的愿望,表达对社会角色的质疑。
  3. 伏波病困壶头日:用伏波将军的病重象征个人的无奈与困境。
  4. 应有严光入梦来:表达对理想和光明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犀象与楩楠的特性作为人生态度的隐喻。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疑问强化情感的表现和思考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表现了陆游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与个人价值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犀象:象征着高贵、力量与自由。
  • 楩楠:象征着社会地位与价值的追求。
  • 伏波:象征着勇气与理想。
  • 严光:象征着希望与理想的光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伏波”指的是? a) 一位将军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犀象”象征着_____

  3. 判断题:诗中“楩楠岂愿栋梁材”表达了对社会角色的肯定。 (对/错)

答案

  1. a) 一位将军
  2. 自由与力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春望》与《杂兴》均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而陆游则通过个体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表达了更为复杂的情感。两者的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查询

秋居杂咏十首 过南泉长桥 题汪祖义桂林堂 仆与公采户曹奉议有先世之契又旧从其伯仲游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三首 山门晚归 知郡韩公挽诗 其一 次韵林褎然知县留题筠庄因寄之二首 大暑久不请谒登南楼望成父西庵慨然奉思因成 彦定知县府判池有双莲置酒其上坐客有诗姑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行虫 嗟欷 蕃篱之鷃 黑天白日 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行典 板卒 邑字旁的字 从一而终 頁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世代簪缨 包含梅的成语 革字旁的字 心中有数 酒斾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