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书志》

时间: 2025-07-30 02:06:48

诗句

饮水萧然卧曲肱,桑村麦野醉腾腾。

老身长子知无憾,泛宅浮家苦未能。

南亩服劳胜乞食,腐儒垂死耻依僧。

柴荆常闭斜阳里,剥啄虽闻亦嬾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2:06:48

原文展示:

饮水萧然卧曲肱,桑村麦野醉腾腾。
老身长子知无憾,泛宅浮家苦未能。
南亩服劳胜乞食,腐儒垂死耻依僧。
柴荆常闭斜阳里,剥啄虽闻亦嬾应。

白话文翻译:

我在清澈的水边静静地躺着,枕着手臂,心情宁静,田野和村庄的美景让我陶醉。
老年人有长子在身边,心中无怨无悔,然而漂泊的家园却无法安定。
宁愿在南边的田地辛勤劳作,也胜过乞讨为生,腐朽的读书人临终前也不愿依靠和尚。
夕阳西下,柴门紧闭,虽然听到啄木鸟的声音,却懒得去应答。

注释:

  • 萧然:清静、宁静的样子。
  • 曲肱:弯曲的手臂,指用手臂作枕头。
  • 桑村:桑树成群的村庄。
  • 腾腾:形容醉意浓厚。
  • 泛宅浮家:泛指无家可归的生活。
  • 南亩:南边的田地。
  • 服劳胜乞食:宁愿辛勤劳动,也不愿乞讨。
  • 腐儒:指那些学识渊博但无所作为的人。
  • 依僧:依靠和尚,暗指寄人篱下。
  • 柴荆:柴门和荆棘,常用来指家门口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北朝的动荡,作品多反映家国情怀和个人理想。陆游的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概,也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书志》创作于陆游晚年,诗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社会的思考。在他看来,宁愿辛勤耕作也胜过乞讨,而内心对家国的忧虑和对自身处境的不满,构成了诗中深厚的情感。

诗歌鉴赏:

《书志》是一首情感深刻的诗,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两句“饮水萧然卧曲肱,桑村麦野醉腾腾”,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抒发出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第三句“老身长子知无憾”,似乎在表明有子在身的满足感,但随即转入“泛宅浮家苦未能”,可见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虽有长子陪伴,却仍然感到无安定之处,暗示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南亩服劳胜乞食”,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选择,表现出他宁愿辛勤劳动,也不愿依赖他人。

最后两句以柴门紧闭、斜阳映照的景象收尾,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剥啄声虽在,却让人感到懒于应答,象征着对外界的隔绝与对内心的沉思。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饮水萧然卧曲肱:在水边静静躺着,享受清静,表现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2. 桑村麦野醉腾腾:对乡村田野的醉美描绘,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3. 老身长子知无憾:有子在身,老有所依,似乎无怨无悔。
  4. 泛宅浮家苦未能:漂泊无定,心中苦涩,暗示内心的无奈与不满。
  5. 南亩服劳胜乞食:宁愿辛苦耕作,也不愿乞讨,表现诗人的自尊心。
  6. 腐儒垂死耻依僧:对无所作为的读书人的鄙视,强调自我价值与独立。
  7. 柴荆常闭斜阳里:描绘一种孤独的生活场景,暗示与外界的隔离。
  8. 剥啄虽闻亦嬾应:即使听到声音,也懒得回应,体现内心的疲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饮水萧然”与“桑村麦野”,形成了和谐的对比。
  • 比喻:将生活比作漂泊,表现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 意象:如“斜阳”、“柴荆”等,营造出一种孤独的生活环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社会的不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内心的反思,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思考,体现出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饮水:象征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 桑村麦野:代表乡村的生机与自然的美好。
  • 南亩:象征辛勤耕作的精神。
  • 柴荆:象征家庭的闭塞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饮水萧然卧曲肱”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A. 宁静
    B. 烦躁
    C. 忧伤

  2. “南亩服劳胜乞食”中,诗人表达了何种生活态度? A. 寻求安逸
    B. 否定劳动
    C. 崇尚劳动

  3. 诗的最后两句意在表现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陆游与王维的田园诗作对比:
    • 陆游的《书志》强调生活的辛苦与理想的追求,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更注重自然的闲适与内心的宁静。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有着显著的不同,前者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后者则展现了对自然的享受与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望海潮 望海潮 宁都 望海潮 蜀都赋 望海潮 徐州 望海潮 行县慈竹台,触绪凄感,用淮海韵 望海潮 题永嘉江心寺 望海潮 鲥 望海潮·田在田军门巴江吊古图 望海潮 望海潮 海子岸暮归金城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干快上 曰字旁的字 祖路 包含圹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妪的词语有哪些 入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沛渥 稳吃三注 天地诛戮 石垠 小太太 爿字旁的字 包含醇的词语有哪些 三尸暴跳,七窍生烟 重重叠叠 水字旁的字 连墙接栋 包含殊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