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柳》

时间: 2025-05-07 08:37:11

诗句

春来无处不春风,偏在湖桥柳色中。

看得浅黄成嫩绿,始知造物有全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7:11

诗词名称: 柳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春来无处不春风,偏在湖桥柳色中。
看得浅黄成嫩绿,始知造物有全功。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了,哪里都洋溢着春风,唯独在湖边的桥上,柳树的颜色最为明显。看到那浅黄的柳条变成嫩绿时,才知道大自然的造化是如此完美。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湖桥:湖边的桥,描绘了自然景观。
  • 柳色:柳树的颜色,此处指柳树在春季的变化。
  • 浅黄:柳树刚发芽时的颜色。
  • 嫩绿:柳树发芽后嫩绿的颜色。
  • 造物:自然界的创造,指大自然的神奇。

典故解析: 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柔美与生机,春天时柳枝垂下,形成的意象给人以温柔的感受。此诗通过描写柳树的变化反映了春天的气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尤其以爱国、抒怀和自然景观诗闻名,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与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天,正值柳树发芽之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对自然万物生机的赞美。它反映了诗人在经历社会动荡后,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柳》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境,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大自然的美丽。诗的开头“春来无处不春风”就带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春风不仅是气候的变化,更是生命复苏的象征。接着,诗人通过“偏在湖桥柳色中”的描写,将目光聚焦于湖边的柳树,突显出柳树在春天里的独特魅力。诗中“看得浅黄成嫩绿”,通过色彩的变化,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来临与生命的重生。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观察,更是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诗的最后一句“始知造物有全功”道出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体现了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生机和和谐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来无处不春风: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温暖的春风,象征着万物复苏的气息。
  2. 偏在湖桥柳色中:在众多的春色中,作者特别注意到湖边桥上的柳树,突出了柳树的生机。
  3. 看得浅黄成嫩绿:通过观察,作者发现柳树的颜色从浅黄逐渐转为嫩绿,这一变化寓意着春天的生机。
  4. 始知造物有全功:由此,诗人感悟到自然的力量与造化的神奇,体现了对生命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的颜色变化比喻为春天的到来,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气息。
  • 对仗:诗句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柳树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感悟,显示了生机与希望的主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代表春天的到来。
  • 柳色:柳树的颜色变化,象征着生命的重生。
  • 湖桥:自然环境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柳色”主要指什么颜色的变化?

    • A. 红色
    • B. 浅黄到嫩绿
    • C. 深绿
    • D. 灰色
  2.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现象表现春天的到来?

    • A. 雪花
    • B. 春风
    • C. 秋叶
    • D. 夏雨
  3. 诗中“造物有全功”是指什么?

    • A. 生命的繁衍
    • B. 自然的神奇
    • C. 人工的创造
    • D. 诗人的才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孟浩然《春晓》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的《柳》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但《柳》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山居秋暝》则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淡雅,分别展现了不同季节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 《陆游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水东早发留别李五馥 泊白鹤峰 访西湖下郭黄羽士法坛 访姚媒长清醒泉上隐居和吴禹上 贼退 金贞祐省差铜印歌 与羲初慧福寺看牡丹 将赴京师闻山左寇警然仆意不可止作此示诸友 九日同来峰慕杜登黑窑厂 寄唐伯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字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谋无遗策 搀说 渊洑 赤字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虎头燕颔 见字旁的字 剪拂 包含碛的词语有哪些 不易之地 黑开头的成语 股肱之臣 包含鹭的词语有哪些 稽首 捎漆 鬼迷心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