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0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08:48
《废长行(辨其惑于无益之戏而不务恤民也)》
作者: 赵抟 〔唐代〕
紫牙镂合方如斗,
二十四星衔月口。
贵人迷此华筵中,
运木手交如阵斗。
不算劳神运枯木,
且废为官恤惸独。
门前有吏吓孤穷,
欲诉门深抱冤哭。
耳厌人催坐衙早,
才闻此戏身先到。
理人似爱长行心,
天下安平多草草。
何当化局为明镜,
挂在高堂辨邪正。
何当化子作笔锋,
常在手中行法令。
莫令终日迷如此,不治生民负天子。
这首诗描绘了官员在奢华宴会上沉迷于游戏的情景,形象地揭示了他们对民众疾苦的漠视。诗中批评了高官们只顾享乐而不关心民生,强调了应该将权力用来为百姓服务,反映了对清明政治的渴望。
赵抟(约公元八世纪),唐代诗人,以讽刺诗著称。其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揭露腐败与不公,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唐代后期,社会动荡,加上官僚腐败,民生困苦,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当权者的批评,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废长行》是一首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意识的诗作。赵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奢华宴会背后的冷漠与无情。诗中对“贵人”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他们沉迷于享乐的虚幻世界,完全忽视了下层人民的苦难。
诗歌开头便以“紫牙镂合方如斗”描绘了奢华的场景,接着通过“二十四星衔月口”进一步突出宴会的华丽。接下来的几句则展示了官员们的麻木与无知,他们在“运木手交如阵斗”的游戏中,耗费了本应用于为民服务的时间与精力。
“门前有吏吓孤穷,欲诉门深抱冤哭”的对比,使得官员的冷漠与无能愈加明显。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冤屈百姓的深切同情与愤怒,呼唤官员的觉醒与责任感。
最后两句“何当化局为明镜,挂在高堂辨邪正”则传达出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希望能够通过明镜照出社会的真实与正义,警醒那些沉迷于享乐的官员。
全诗以批判奢华宴会为切入点,揭露官员们的冷漠与无能,表达对清明政治的渴望,强调治国理政的首要任务是关心民生。
诗中描绘的“华筵”象征什么?
诗人希望通过“明镜”来达到什么目的?
“不治生民负天子”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1-B,2-B,3-B
对比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民生与社会现状,但赵抟更加强调官员的责任与警醒,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国家动荡的感慨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