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2:07
嘉佑六年秋,九月二十有八日,天愁无光月不出。
浮云蔽天众星没,举手向空如抹漆。
天昏地黑有一物,不见其形,但闻其声。
其初切切凄凄,或高或低,乍似玉女调玉笙,众管参差而不齐。
既而咿咿呦呦,若轧若抽,又如百两江州车,回轮转轴声哑呕。
鸣机夜织锦江上,群鴈惊起芦花洲。
吾谓此何声,初莫穷端田。
老婢扑灯呼儿曲,云此怪鸟无匹俦。
其名为鬼车,夜载百鬼凌空游。
其声虽小身甚大,翅如车轮排十头。
凡鸟有一口,其鸣已啾啾。
此鸟十头有十口,口插一舌连一喉。
一口出一声,千声百响更相酬。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雠。
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
自从狗啮一头落,断颈至今青血流。
尔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留。
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惊辄堕。
有时余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我闻此语惊且疑,反祝疾飞无我祸。
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细理莫详。
吉凶在人不在物,一蛇两头反为祥。
却呼老婢炷灯火,卷帘开户清华堂。
须臾云散众星出,夜静皎月流清光。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2:07
鬼车
——欧阳修
嘉佑六年秋,九月二十有八日,天愁无光月不出。浮云蔽天众星没,举手向空如抹漆。天昏地黑有一物,不见其形,但闻其声。其初切切凄凄,或高或低,乍似玉女调玉笙,众管参差而不齐。既而咿咿呦呦,若轧若抽,又如百两江州车,回轮转轴声哑呕。鸣机夜织锦江上,群鴈惊起芦花洲。吾谓此何声,初莫穷端田。老婢扑灯呼儿曲,云此怪鸟无匹俦。其名为鬼车,夜载百鬼凌空游。其声虽小身甚大,翅如车轮排十头。凡鸟有一口,其鸣已啾啾。此鸟十头有十口,口插一舌连一喉。一口出一声,千声百响更相酬。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雠。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自从狗啮一头落,断颈至今青血流。尔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留。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惊辄堕。有时余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我闻此语惊且疑,反祝疾飞无我祸。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细理莫详。吉凶在人不在物,一蛇两头反为祥。却呼老婢炷灯火,卷帘开户清华堂。须臾云散众星出,夜静皎月流清光。
嘉佑六年秋天,九月二十八日,天空阴沉没有光亮,月亮不出来。浮云遮住天空,众星隐没,我举手向空中,仿佛抹上了漆。天黑地暗中有一种东西,无法看见它的形状,但听到了它的声音。起初声音切切凄凄,或高或低,乍听像是玉女调的玉笙,众管乐器发出的声调参差不齐。接着咿咿呦呦,或像轧车或像抽水,又如江州的车,回轮转轴声低沉而呕吼。夜晚织锦的鸣机声在江上,成群的鸿雁惊起了芦花洲。我问这是什么声音,起初无法穷尽它的来源。老婢扑灭灯火呼叫孩子,云这是怪鸟无人能比。它的名字叫鬼车,夜间载着百鬼在空中游荡。它的声音虽小,但身形却很大,翅膀像车轮一样排成十头。普通鸟儿只有一个嘴,其鸣叫已啾啾。此鸟有十头十个嘴,口中插着舌头连着喉咙。一口发出一声,千声百响相互应和。昔日周公在东周,厌烦听到此鸟的声音如同仇敌。夜晚召集庭氏率领众人,弯弓将其逐出九州。射之三箭都无法命中,天派天狗从空中投下。自从狗啮落一头,断颈至今青血流淌。自那时起相隔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鹠。每逢阴黑天外经过,乍见火光惊慌失措。有时余血洒落污点,遭遇之家的必定破败。我听闻这些话感到惊恐且怀疑,反而祝愿它们迅速飞走不带来祸害。我思索天地何其茫茫,万物细微道理难以详尽。吉凶在于人不在于物,一蛇两头反而吉祥。于是我呼叫老婢点燃灯火,卷帘开窗迎接清华堂。须臾云散众星出,夜静皎月流清光。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散文和诗词著称,尤其在古文运动中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鬼车》创作于宋代嘉佑年间,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鬼怪及超自然现象的迷信心理,诗中通过对鬼车的描绘,表达了对不可知事物的恐惧与思考。
《鬼车》是一首描绘鬼怪和超自然现象的诗歌,透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神秘而恐怖的氛围。诗人通过对“鬼车”的想象,展现了内心深处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对生命奥秘的思考。开篇以“天愁无光月不出”开场,直接营造出一种阴暗的环境,随之而来的是对声音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诗中“乍似玉女调玉笙”形象地描绘了鬼车声调的优美,却又伴随着“咿咿呦呦”的恐惧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后半部分提及古代周公对鬼车的厌恶,暗示着人们对鬼怪的排斥和恐惧。通过“吉凶在人不在物”的反思,诗人不仅在探索鬼怪的存在,更在探讨人生的哲理和命运的掌握。
整首诗在意象上非常丰富,既有对声音的细致刻画,又有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结尾的“夜静皎月流清光”则带来一丝宁静和希望,似乎在说,即使在恐惧与未知中,仍有光明与平静的存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对未知的恐惧与思考,表现出一种对鬼怪的敬畏和对生命哲理的反思。通过鬼车的描绘,诗人引导读者思考命运与吉凶的关系,最终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嘉佑六年秋”指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事件?
在诗中,鬼车的声音被比喻成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此文本为完整的诗词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鬼车》的艺术魅力和诗人内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