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花山寒食》

时间: 2025-08-10 22:41:54

诗句

客路逢寒食,花山不见花。

归心随北鴈,先向洛阳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22:41:54

原文展示:

客路逢寒食,花山不见花。归心随北鴈,先向洛阳家。

白话文翻译:

在旅途中正值寒食节,花山上却看不到花。心中思归如同北迁的大雁,首先飞向洛阳的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春秋时期的节日,纪念介子推,通常在清明前两天,禁火食冷食。
  • 花山:指的是花盛开的山,象征春天的美景。
  • 北鴈:指北方迁徙的大雁,象征远行和归心似箭。
  • 洛阳家:指作者的故乡洛阳,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后演变为清明节的前一天,民间有扫墓和禁火等习俗。
  • 北雁:古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表现出归心似箭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宋代文学有深远影响。欧阳修的诗风清丽自然,情感真挚,善于描绘生活景象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花山寒食》作于欧阳修的旅途中,正值寒食节,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花山寒食》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对寒食节的描写,勾勒出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对故乡深切的思念。诗的开头“客路逢寒食”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时空背景,寒食节是一个与故乡、亲情密切相关的节日,让人容易产生依恋之情。接着“花山不见花”,则是对春天美好景象的对比,花山本应是繁花似锦的景象,但在诗人眼中却是空旷的,反映出他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现实的落差。

“归心随北鴈”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渴望回家的心情,如同北迁的大雁,内心的急切情感跃然纸上。这种借物抒情的手法,使得情感更加饱满且具象。最后一句“先向洛阳家”则明确了归属,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向往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结构简练,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使读者感受到诗人那种深沉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路逢寒食:身在旅途之中,遇到了寒食节,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暗示了诗人是个游子。
  • 花山不见花:本应是春光明媚的时节,但花山上却没有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孤独。
  • 归心随北鴈:归家的心情如同北方的大雁,急切而坚定,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先向洛阳家:明确了归属,洛阳是诗人的故乡,表明了他心中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归心比作北迁的大雁,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 对仗:如“客路”和“归心”,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体现了人们对亲情、故土的依恋和渴望,折射出普遍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象征着节日与思念。
  • 花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 北鴈:象征游子归心似箭的情感。
  • 洛阳:象征故乡和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花山寒食》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欧阳修
    • C. 杜甫
  2. “归心随北鴈”中“北鴈”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希望
    • B. 游子的归心
    • C. 秋天的悲伤
  3. 寒食节的起源是什么?

    • A. 祭祀祖先
    • B. 纪念介子推
    • C. 庆祝丰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春望》与《花山寒食》同样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中更多地反映了国家动荡带来的忧虑,而欧阳修则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和。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深厚的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欧阳修相关传记
  • 《宋诗三百首》精华解读
  • 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杂曲歌辞。浪淘沙 杂曲歌辞。杨柳枝 江上送别 古松感兴 登郭隗台 劝僧酒 抛球乐 竹枝(一名巴渝辞) 浪淘沙·滩头细草接疏林 摘得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字旁的字 所向披靡 奶声奶气 云阶月地 丿字旁的字 包含盆的词语有哪些 肀字旁的字 永世不忘 煌焜 随俗沉浮 鼎字旁的字 家长礼短 黑字旁的字 孙孙 谭燕 附人骥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