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7:06
秋夜僧舍闻猿
作者:崔涂 〔唐代〕
哀猿听未休,禅景夜方幽。
暂得同僧静,那能免客愁。
影摇云外树,声褭月中秋。
曾向巴江宿,当时泪亦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作者在僧舍听到猿声的情景。哀伤的猿叫声似乎没有停止,禅意的环境在夜晚显得格外幽静。虽然与僧侣一起静坐,暂时忘却了烦扰,但又怎么能够摆脱游子心中的愁苦呢?远处的树影在月光下摇曳,猿声回荡在这个中秋的夜晚。曾经在巴江边宿泊时,自己也曾在这样的夜晚流下过泪水。
崔涂,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风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哲思性。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孤独、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一个秋夜,诗人在寺庙中静坐,听到猿声,勾起了他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渗透着对离愁别绪的深刻表达,反映出诗人在寺庙修行中的孤独与思索。
《秋夜僧舍闻猿》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吸引了众多读者。诗中描绘的秋夜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哀伤的氛围。开头两句“哀猿听未休,禅景夜方幽”,通过猿声的描写,与禅宗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虽与僧侣同坐,表面上是静谧的修行,实则心中难以摆脱的忧愁与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比,增加了情感的深度。树影和猿声的描写,更是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树影摇曳,似乎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
最后两句“曾向巴江宿,当时泪亦流”,回忆起在巴江边的夜晚,泪水涌现,无疑是对过往情感的深刻反思。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和情感,展示了诗人对孤独、离愁的深刻体验,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索,读来令人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夜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孤独愁苦,表达了游子对过往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宁静中蕴含的忧伤情感。
诗中提到的“巴江”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通过哪种动物的声音表达内心的孤独?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种情感?
《静夜思》 - 李白的这首诗同样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采用了月亮这一意象,展现了对故乡的依恋。
《月夜忆舍弟》 - 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沉且细腻,呈现了相似的孤独与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