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1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15:20
鹍弦铁拨世无有,乐府旧工惟尚叟。
一生喙硬眼无人,坐此困穷今白首。
翠鬟女子年十七,指法已似呼韩妇。
轻帆渡海风掣回,满面尘沙和泪垢。
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
尔来一见哀骀佗,便著臂韝躬井臼。
我惭贫病百不足,强对黄花饮白酒。
转关护索动有神,雷辊空堂战窗牖。
四弦一抹拥袂立,再拜十分为我寿。
世人只解锦缠头,与汝作诗传不朽。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和生活的感慨。他感叹世间无有真正的乐趣,只有乐府的旧工艺才能传承下去。自己一生遭遇困苦,眼中无人,白发苍苍。十七岁的女子指法已经如同名声在外的呼韩妇(古代名伶),轻舟渡海却被风吹得迷失方向,满脸尘土与泪水。与青衫客人未能相逢,红袖女子却毫无拘束地插手在曹纲面前。自从见到哀骀佗(古代乐师),便在井边抚琴自娱。尽管我因贫病而羞愧不已,却还是强迫自己对着黄花饮酒。转动的护索似乎有神灵在动,雷声轰鸣于空堂之上。四弦的琴声轻抚,站立而拥袂,向我祝寿十年。世人只知锦缠头(华丽的装饰),而与你作诗则能流传千古。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和画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内容深刻。
《古缠头曲》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和生活困境之时。诗中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音乐、人生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苏轼的诗人情怀。开头以“鹍弦铁拨”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音乐的氛围,表达出对音乐的崇尚和对世俗浮华的反思。诗中描绘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子,技艺已然成熟,令人唏嘘不已,仿佛映射了自己年轻时的光辉岁月。接着,诗人通过“轻帆渡海”一语,展示了他心中对理想和自由的渴望,然而现实却是“尘沙和泪垢”,表现出对人生艰辛的感慨。
在与青衫客和红袖女子的对比中,诗人传达出对人际关系的困惑和对艺术的执念。尤其是“我惭贫病百不足”一句,深刻揭示了他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自责,尽管如此,他依然以艺术为寄托,借酒消愁,展现出他豁达的一面。最后,诗人以“世人只解锦缠头”结束,既是对世俗的嘲讽,也是对艺术与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体现出一种超然于世的思想境界。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揭示了人生的艰辛与乐趣的短暂,最终强调了艺术的永恒价值。
《古缠头曲》的作者是:
A. 陶渊明
B. 苏轼
C. 李白
诗中提到的“翠鬟女子”年几何?
A. 十五
B. 十七
C. 二十
诗中“我惭贫病百不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骄傲
B. 羞愧
C. 快乐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