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2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1:51
骑裔裔,车斑斑。鼓箫悲,神欲还。轰振凯,隐林谷。执妖厉,归献馘,千里肃兮。
骑在马上的人,马蹄声响亮,车子的颜色斑驳而美丽。鼓声和箫声交织,令人感到悲伤,内心渴望归去。轰鸣声震动,声响隐秘如林谷。执掌妖邪之事,归来献上战利品,千里之地皆显肃穆。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经历丰富,曾任多个官职。苏轼的诗词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著称,常常结合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观,表现出深邃的哲理思考。
《太白词,并叙 其四》是苏轼在晚年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思考。此时,苏轼正经历政治波折,对世事感到无奈,常有对故土和人生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通过描绘骑马、车行、乐声等意象,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开篇以“骑裔裔,车斑斑”引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马蹄和车轮的声音,将读者带入一个动态的场景中。紧接着,鼓箫悲鸣的音乐声响起,似乎在诉说着某种悲伤的情感,这种情感与诗人内心的渴望相呼应,表现出他对归乡的向往。
“轰振凯,隐林谷”则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声响的震动与森林的幽深相结合,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象征着人生的复杂与多面。最后的“执妖厉,归献馘,千里肃兮”,则把个人的经历与宏大的历史结合起来,表现出诗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感和责任感。
整首词充满了对逝去岁月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出苏轼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的感悟。通过精细的描写与情感的渗透,诗人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激发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历史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坚定的情感基调。
诗中“骑裔裔,车斑斑”描绘了什么场景?
“鼓箫悲,神欲还”中的“神欲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隐林谷”有什么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