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

时间: 2025-07-28 05:22:52

诗句

池如明镜月华开,山学香炉云气来。

神藻飞为鶺鴒赋,仙声飏出凤凰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5:22:52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
作者: 张说 〔唐代〕

池如明镜月华开,
山学香炉云气来。
神藻飞为鶺鴒赋,
仙声飏出凤凰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哥山池的美丽景色。池水如同明镜,映照着月光;山峰如同香炉,袅袅升起的云气缭绕其间。水中神奇的藻类飞舞,宛若鶺鴒在吟唱;仙乐从凤凰台飘荡而出,令人陶醉。


注释:

  • 明镜:指清澈的水面,能够清晰地反射出月光。
  • 香炉:比喻山的形状,像香炉一样。
  • 云气:形容云雾缭绕,气氛渲染。
  • 神藻:神奇的水藻,可能指美丽的景象。
  • 鶺鴒:一种鸟,常用来象征美好的声音。
  • 仙声:指美妙的音乐或声音,给人一种超凡的感觉。
  • 凤凰台: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与神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约660年-740年),字公愿,唐代著名的诗人和官员,曾任宰相,因其诗作而闻名。他的诗风格多样,兼具豪放和细腻,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说应玉真公主的邀请,与她一同游览大哥山池时所作。唐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诗人们常通过游山玩水的方式抒发情感,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池如明镜月华开”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池水的清澈与皎洁的月光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而“山学香炉云气来”则将山的形态与香炉相比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山的壮美和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后两句“神藻飞为鶺鴒赋,仙声飏出凤凰台”则将自然景物与音乐结合,神藻在水中飞舞,似乎在吟唱,仙乐从高处飘出,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捕捉,展示了张说卓越的艺术才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池如明镜月华开:池水如同清澈的明镜,映照出皎洁的月光,展现出宁静的夜晚景象。
  2. 山学香炉云气来:山的形态仿佛在模仿香炉,升起的云雾如烟气般缭绕,增添了神秘感。
  3. 神藻飞为鶺鴒赋:水中的藻类如同鶺鴒在吟唱,表现出自然界的灵动与活力。
  4. 仙声飏出凤凰台:仙乐从高处的凤凰台飘荡而出,给人一种似梦似幻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仙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学香炉”,通过比喻增强了山的形象感。
  • 拟人:将“神藻”赋予了生命,增强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和意象都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山水的深厚感情与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镜:象征清澈和平静的心境。
  • 香炉:象征宁静和高雅。
  • 神藻:象征自然的灵动。
  • 凤凰台:象征理想与美好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池如明镜”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池水清澈
    B. 池水浑浊
    C. 池水波动

  2. “山学香炉云气来”中“香炉”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月亮
    B. 山的形态
    C. 池水

  3. 诗中提到的“仙声”来自哪里? A. 池边
    B. 凤凰台
    C. 山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张说的《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山水描绘上有相似之处,前者侧重于水的清澈和音声的仙气,后者则着重于秋天的寂静和内心的宁静。两者都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各有侧重,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蝶恋花 阮郎归 阮郎归 阮郎归 阮郎归 点绛唇 点绛唇 点绛唇 点绛唇 点绛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琼睇 贮画 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知过必改 青字旁的字 荒诞不经 积薪候燎 孳孳砽砽 包含暖的成语 戈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椓木 宗杰 阳城一笑 亠字旁的字 大操 鼓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