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时间: 2025-07-28 05:24:29

诗句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5:24:29

原文展示:

《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作者:张说 〔唐代〕

暮春三月日重三,
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
仙舟摇衍镜中酣。

白话文翻译:

在暮春的三月,正值重三节,
春水与桃花交汇,满满地盛开在禊潭。
悠扬的乐声在天际回荡,
仙舟在水面摇曳,仿佛在镜中酣醉。

注释:

  • 暮春:指春季的末尾,通常是指三月下旬。
  • 重三:农历三月初三,是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会有祭祀活动。
  • 禊潭:指的是一个举行春水祭的地方,古代常在此进行洗浴、祭祀等活动。
  • 广乐:指的是悠扬的音乐。
  • 逶迤:形容音乐声绵延不断。
  • 仙舟:指的是神仙的船,象征着神秘和美好。
  • 摇衍:摇摆延展,描绘船只在水面上的轻盈姿态。
  • 镜中酣:形容水面如镜,舟影摇曳,仿佛在梦中沉醉。

典故解析:

“重三”节源于古代的春季祭祀活动,代表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而“禊潭”则是在古代节日期间进行洗浴与祈福的场所,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说,字公干,号天觉,唐代诗人,曾任翰林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重三节,恰逢春暖花开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春景为背景,以“重三”节为引子,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节日气氛的感受。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桃花与春水交融,展现出自然的美好。而后两句则将视野引向高空,音乐声绵延不绝,仙舟轻摇,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诗意与春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暮春三月日重三:描述春季的末端,重三节的到来,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
  2. 春水桃花满禊潭:通过“春水”和“桃花”两个意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3. 广乐逶迤天上下:音乐悠扬,仿佛从天际飘来,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4. 仙舟摇衍镜中酣:仙舟的摇曳,水面如镜,象征着美好的梦境与悠闲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仙舟比作人间的游乐,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气氛。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音乐和舟船似乎都被赋予了生命,增加了诗的动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丽景象和节日的欢乐气氛,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和谐美好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象征生机、希望与新生。
  • 桃花:象征爱情与美好。
  • 广乐: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仙舟:象征神秘与超凡脱俗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三”节是指哪一天?

    • A. 农历正月初一
    • B. 农历三月初三
    • C. 农历五月初五
  2. 诗中提到的“禊潭”主要用于什么活动?

    • A. 农耕
    • B. 洗浴与祭祀
    • C. 打猎
  3. 诗中描绘的“广乐”是指什么?

    • A. 诗歌
    • B. 悠扬的音乐
    • C. 舞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这首诗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人间的情感。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作品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词对比

  • 张说的《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张说更注重节日气氛的渲染,而李白则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雨病 次韵张耒见寄 腊月九日雪三绝句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平溪堂 次迟韵千叶牡丹二首 次韵孔文仲舍人酴醾 次韵王适大水 李氏园 次韵子瞻梳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赃俱获 乡里夫妻 卑宫菲食 瓮中之鳖 包含谆的词语有哪些 立刀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页字旁的字 说约 包含纲的成语 咨玩 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绝缘材料 户字头的字 作张作致 相强 颜精柳骨 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