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永遇乐·璧月初晴》

时间: 2025-04-29 13:24:36

诗句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

今三年矣。

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

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

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4:36

原文展示:

《永遇乐·璧月初晴》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


白话文翻译:

自从乙亥年元宵节以来,我诵读李易安的《永遇乐》,为此泪下已三年。每当我听到这词,便无法自已,忍不住又依着这曲调,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易安身上。虽然我所表达的辞情不及她,但我心中的悲苦却超过了她。璧月初升,黛色的云远远地淡去,春天的事情由谁来主宰呢?禁苑中寒意依旧,湖堤上温暖却又让人疲倦,往昔的时光怎么如此匆匆。香气飘散在暗淡的小路上,华丽的灯光照亮了白昼,长久以来我都懒得携手而行。谁能理解,在这断烟的禁夜里,满城都像是愁苦的风雨。宣和时代的旧日,临安南渡,芳景依然如故。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这种能赋词的苦恼最甚。江南无路,鄜州今夜,这份苦又有谁能知晓?空对残红无法入眠,整夜听着村里社鼓的声音。


注释:

  • 乙亥:指的是农历乙亥年,具体年份可对应公历年份。
  • 李易安:即李清照,著名女词人。
  • 璧月:指明亮的圆月,寓意美好。
  • 禁苑:指禁苑,一种皇家园林,象征封闭和无奈。
  • 香尘:指花香和尘埃,形容春天的气息。
  • 残红:指残留下的花瓣,暗喻失去的美好。
  • 社鼓:村中的鼓声,象征节日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宋代词人,擅长词作,尤其以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的变迁。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刘辰翁对李清照《永遇乐》的感悟之后,表现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个人情感的深切体会,反映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


诗歌鉴赏:

《永遇乐·璧月初晴》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怀旧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惆怅。开篇即以李清照的词引入,显示出诗人对她的深厚情感和敬仰之情。词中“璧月初晴,黛云远淡”的描写,展现出春天清新而又略带忧郁的气息,仿佛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缅怀。

禁苑的“娇寒”和湖堤的“倦暖”则反映出一种矛盾的心境,春天的温暖却让人感到疲倦,似乎在暗示着对生活的无奈和失落。随着词意的推进,诗人通过“香尘暗陌,华灯明昼”的对比,描绘了白天与夜晚的不同情感,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周围人无法理解的孤独感,仿佛在说即使是繁华的城市,内心的愁苦也无法被人察觉。最后,诗人以“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收束,音韵的和谐与意象的交融,带给读者一种无法言喻的伤感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余自乙亥上元:我自乙亥年元宵节以来。
  2. 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朗读李清照的《永遇乐》,为此流泪。
  3. 今三年矣:如今已经三年了。
  4. 每闻此词,辄不自堪:每次听到这词,便无法自已。
  5. 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于是我依着这曲调,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易安身上。
  6. 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虽然我的辞情不如她,但我内心的悲苦却超过了她。
  7. 璧月初晴:明亮的圆月刚刚升起。
  8. 黛云远淡:黛色的云朦胧而远。
  9. 春事谁主:春天的事情由谁来主宰呢?
  10. 禁苑娇寒,湖堤倦暖:禁苑中寒意依旧,湖堤上温暖却又让人疲倦。
  11. 前度遽如许:往昔的时光怎么如此匆匆。
  12.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香气飘散在暗淡的小路上,华丽的灯光照亮了白昼。
  13. 长是懒携手去:长久以来我都懒得携手而行。
  14.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谁能理解,在这断烟的禁夜里,满城都像是愁苦的风雨。
  15.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宣和时代的旧日,临安南渡,芳景依然如故。
  16. 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这种能赋词的苦恼最甚。
  17. 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这份苦又有谁能知晓?
  18. 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空对残红无法入眠,整夜听着村里社鼓的声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璧月初晴”比喻美好的月亮,象征希望。
  • 对仗:如“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满城似愁风雨”,赋予城市情感,增强了氛围的渲染。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失落感。


意象分析:

  • 璧月:象征美好与希望,代表着内心的向往。
  • 黛云:象征忧愁与淡淡的思绪,映射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 禁苑:代表着封闭与无奈,暗示诗人对现实的无力感。
  • 香尘: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的回忆,令人怀念。
  • 残红:象征着失去的美好,寓意着诗人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词的作者是?

    • A. 李清照
    • B. 刘辰翁
    • C. 苏轼
    • D. 杜甫
  2. “璧月初晴”中“璧月”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的圆月
    • B. 星星
    • C. 夕阳
    • D. 太阳
  3. 诗中提到的“禁苑”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与开放
    • B. 封闭与无奈
    • C. 美好与希望
    • D. 悲伤与痛苦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永遇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比较刘辰翁与李清照的《永遇乐》,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但刘辰翁的词更显沉重,情感更为复杂,李清照则更显柔情与细腻。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译文

暮雨初晴,如璧的明月东升。云色如黛,淡淡飘荡在远空。这美好的春景,到底属于何人?故宫禁苑中一片微寒,西湖的堤岸倦慵暖温。前度刘郎如今又来这里,想不到变得如此冷寂岑岑。记得从前的元夜,车水马龙攘攘纷纷,凝香弥漫的尘土将道路遮暗。五光十色的花灯,把暗夜照得如白昼一样明灿。我总是没有什么心情,和人们携手同去赏灯观看。谁知道,上元夜也会禁止宵行,人稀烟断,满城凄风苦雨,愁云惨淡。 犹记宣和旧日,直到南渡临安,上元夜依旧热闹繁盛如故。而今辛苦收藏的金石书画,几乎散失尽净。元宵佳节也无心打扮,任凭鬓发纷乱飞舞。写下感时伤乱的词章,最令人感到凄苦。如今江南也无路可走,我到处漂泊无寄处。就想起被叛军困在长安的杜甫,月夜里思念鄜州的亲人,这种凄苦的心境如今又有谁知否?空自对着昏暗不明的一盏残灯,长夜无眠,外面又传来满村的社鼓。

注释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洞霄宫 其一 天圣寺壁管夫人画竹 阮郎归 寄李都运有之 送弟恒作州 吴越王庙 吴越王庙 游鹿鸣山歌 孤舟吟 感怀 游峨眉归偶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飙举电至 龙战鱼骇 三杯两盏 聿字旁的字 刨工 怜见 包含浆的成语 包含唾的成语 茕孑 己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近臣 中世 包含街的成语 山梁之秋 食不求饱 鼎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