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4:36
《永遇乐·璧月初晴》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
自从乙亥年元宵节以来,我诵读李易安的《永遇乐》,为此泪下已三年。每当我听到这词,便无法自已,忍不住又依着这曲调,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易安身上。虽然我所表达的辞情不及她,但我心中的悲苦却超过了她。璧月初升,黛色的云远远地淡去,春天的事情由谁来主宰呢?禁苑中寒意依旧,湖堤上温暖却又让人疲倦,往昔的时光怎么如此匆匆。香气飘散在暗淡的小路上,华丽的灯光照亮了白昼,长久以来我都懒得携手而行。谁能理解,在这断烟的禁夜里,满城都像是愁苦的风雨。宣和时代的旧日,临安南渡,芳景依然如故。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这种能赋词的苦恼最甚。江南无路,鄜州今夜,这份苦又有谁能知晓?空对残红无法入眠,整夜听着村里社鼓的声音。
作者介绍:刘辰翁,宋代词人,擅长词作,尤其以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的变迁。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刘辰翁对李清照《永遇乐》的感悟之后,表现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个人情感的深切体会,反映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
《永遇乐·璧月初晴》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怀旧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惆怅。开篇即以李清照的词引入,显示出诗人对她的深厚情感和敬仰之情。词中“璧月初晴,黛云远淡”的描写,展现出春天清新而又略带忧郁的气息,仿佛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缅怀。
禁苑的“娇寒”和湖堤的“倦暖”则反映出一种矛盾的心境,春天的温暖却让人感到疲倦,似乎在暗示着对生活的无奈和失落。随着词意的推进,诗人通过“香尘暗陌,华灯明昼”的对比,描绘了白天与夜晚的不同情感,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周围人无法理解的孤独感,仿佛在说即使是繁华的城市,内心的愁苦也无法被人察觉。最后,诗人以“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收束,音韵的和谐与意象的交融,带给读者一种无法言喻的伤感与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失落感。
诗词测试:
本词的作者是?
“璧月初晴”中“璧月”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禁苑”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暮雨初晴,如璧的明月东升。云色如黛,淡淡飘荡在远空。这美好的春景,到底属于何人?故宫禁苑中一片微寒,西湖的堤岸倦慵暖温。前度刘郎如今又来这里,想不到变得如此冷寂岑岑。记得从前的元夜,车水马龙攘攘纷纷,凝香弥漫的尘土将道路遮暗。五光十色的花灯,把暗夜照得如白昼一样明灿。我总是没有什么心情,和人们携手同去赏灯观看。谁知道,上元夜也会禁止宵行,人稀烟断,满城凄风苦雨,愁云惨淡。 犹记宣和旧日,直到南渡临安,上元夜依旧热闹繁盛如故。而今辛苦收藏的金石书画,几乎散失尽净。元宵佳节也无心打扮,任凭鬓发纷乱飞舞。写下感时伤乱的词章,最令人感到凄苦。如今江南也无路可走,我到处漂泊无寄处。就想起被叛军困在长安的杜甫,月夜里思念鄜州的亲人,这种凄苦的心境如今又有谁知否?空自对着昏暗不明的一盏残灯,长夜无眠,外面又传来满村的社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