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2:00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中秋口占)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
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
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
风起木飕飕。
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
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
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
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璧,
光气彻天浮。
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亮照耀了几万里,与您一起庆祝中秋佳节。古往今来,良宵如此,静静的夜晚能留住几时呢?哪里有胡笳声声,依旧能在南楼感受到余兴,微风轻轻吹拂。白石在四周耸立,玉露洒落在平坦的洲上。醉影青州,歌吟赤壁,赋诗黄楼。人间哪里能够有十位朋友,一起欢笑畅谈呢?看那横江的皓彩,犹如沈河的白璧,光彩照人,直透天际。抬头高歌离去,灯火映照着神州大地。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宋代诗人,擅长词曲,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结合,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中秋时节,恰逢良夜,诗人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中秋口占)》通过描绘月夜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良宵的感慨。诗的开头便以“明月”引入,承载着中秋团圆的传统寓意,诗人对月亮的描绘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情感的寄托。诗中“古今良夜如此”一句,传达了古往今来对中秋的共同记忆,叹息时间的流逝,抒发了对宁静时光的向往。
接着,通过“何处胡笳三弄”,诗人回忆起往日的欢声笑语,渴望与友人共度良宵,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白石、玉露等意象构建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增强了诗的意境。最后,诗人以“灯火见神州”结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体构建了一个充满人情味与自然美的中秋夜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中秋佳节,通过月亮与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A. 团圆
B. 战争
C. 旅行
“白石四山立”的意象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城市
B. 自然景观
C. 人物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是:
A. 思念
B. 冷漠
C. 敌意
答案: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同样以中秋为主题,苏轼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情感更加深沉;而刘辰翁的作品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美好结合,情感更为温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