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2:19
原文展示:
《病中二首》
作者:许浑
三年婴酒渴,高卧似袁安。
秋色鬓应改,夜凉心已宽。
风衣藤簟滑,露井竹床寒。
卧忆郊扉月,恩深未挂冠。
私归人暂适,扶杖绕西林。
风急柳溪响,露寒莎径深。
一身仍白发,万虑只丹心。
此意无言处,高窗托素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病中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朋友的思念。前四句讲述他在病中饮酒的渴望,仿佛像古人袁安那样高卧休息,尽管头发已经苍白,但内心却渐渐开阔。夜晚凉爽,窗外的风声和露水使得竹床变得寒冷。他回忆起郊外的月色,心中对朋友的恩情难以忘怀。后四句描绘他在病中的宁静与思考,尽管白发苍苍,心中却仍怀有满腔热忱。他在高窗前静坐,心中寄托着无言的情感。
注释:
- 婴酒:形容对酒的渴望。
- 袁安:指袁安,东汉时期的隐士,以清高自守著称。
- 鬓应改:指头发的颜色可能已经变白。
- 藤簟:竹制的席子,形容床铺的寒冷。
- 露井:露水打湿的井边,形容环境的寒冷。
- 高窗托素琴:高窗前放置着一把白色的琴,象征着安静和对音乐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字子游,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人情世态,并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许浑生病期间,表现了他在病榻上的思索与感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诗中通过描写病中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开头以“婴酒渴”引出,暗示了对生活的渴望与无奈。许浑在病中虽然身处高卧之境,内心却如袁安一般安然自得,表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态度。随着秋色的变化,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白发的增长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他对人生的淡泊与从容。
后半部分中,诗人描绘了病中的孤寂,却又通过“私归人暂适”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生活的期盼。风声和露水的渗透,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人用“高窗托素琴”象征着他内心深处的音乐与情感,似乎在表达即使身处逆境,内心依然保持对美好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年婴酒渴:长时间的病痛让诗人渴望饮酒,反映出对生活的渴望。
- 高卧似袁安:通过类比袁安,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秋色鬓应改:秋天的到来让诗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头发变白。
- 夜凉心已宽:夜晚的凉意让诗人心境开阔,体现出内心的宁静。
- 风衣藤簟滑:寒冷的环境加深了孤寂的感觉,表现出病中无奈。
- 卧忆郊扉月:回忆起美好的时光,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
- 恩深未挂冠: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思念,尽管身处逆境。
- 私归人暂适:暗示在病中对生活的适应,体现出内心的宁静。
- 扶杖绕西林:描绘了诗人行走的日常,反映出生活的平淡。
- 风急柳溪响: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露寒莎径深:寒露打湿了路面,进一步加深了孤独和思考。
- 一身仍白发:强调岁月的无情,诗人内心却依然充满热情。
- 万虑只丹心:尽管有万千忧虑,诗人依然保持一颗赤诚的心。
- 此意无言处:内心情感无法用语言表达,体现了深刻的情感。
- 高窗托素琴:高窗前的琴象征着思考与音乐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病中的状态与袁安的隐逸生活进行比较。
- 对仗:如“风衣藤簟滑,露井竹床寒”,形成整齐的对仗。
- 象征:高窗和素琴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寄托。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在病痛之中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显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生活的乐趣与渴望。
- 袁安:象征隐逸与超脱。
- 秋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竹床:象征孤独与宁静的环境。
- 月:象征美好的回忆与情感。
- 素琴: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袁安”是谁?
-
“一身仍白发”表达了什么?
- A. 年龄的增长
- B. 身体的健康
- C. 对生活的无所谓
-
诗人通过“高窗托素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音乐的喜爱
- B. 对生活的失望
- C. 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许浑的《病中二首》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亲友的思念,但许浑更侧重于病中的思考,而杜甫则在思乡中感受到的忧愁和责任感更为强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许浑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