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6:32
疏影 菊影
作者: 李慎溶 〔清代〕
黄昏院宇。有秋魂一片,消瘦如许。
载酒篱根,醉眼模糊,误得几回惊顾。
夜阑徙倚犹相对,纸槛外疑烟疑雾。
但萧然淡影难描,不上画家新谱。
绕砌鸣蛩旧识,凉宵厌寂寞,来伴低语。
隔岁园亭,约略吟秋,曾采幽芳题句。
重逢却讶分明甚,正冷月无声窥户。
更谁怜立尽霜华,又度小庭寒曙。
傍晚时分,院子里透出一片秋天的气息,显得如此消瘦。
我在篱笆根下载着酒,醉眼模糊,竟几次错愕地回眸。
夜深人静,我倚着栏杆,仍与那影子相对,
纸窗外的烟雾,似是疑似无。
但那萧索的淡影难以描绘,
无法进入画家的新画谱。
绕着台阶的虫鸣是老朋友,
在这凉爽的夜晚厌倦寂寞,陪我低声细语。
隔了好几年,园亭依稀有些秋韵,曾采摘过幽兰题词。
重逢却惊讶彼此如此清晰,正值冷月无声窥视窗户。
更有谁来怜我在霜华尽头,度过这小庭的寒曙。
作者介绍: 李慎溶,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其诗风清丽,常以自然之景和人生感悟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对秋天的感伤与思考,渗透着对过往的追忆和对孤独的感慨。
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秋季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篇以“黄昏院宇”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萧瑟的氛围,接着通过“秋魂一片”描绘了秋天的特质。诗人以“醉眼模糊”表达了在酒意之中对过去的回忆,仿佛在与记忆中的影像对话。
整首诗的意象如“纸槛外疑烟疑雾”,不仅展现了外界的朦胧,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迷惘与孤独。夜深人静,虫鸣声成为了陪伴,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与对孤独的厌倦。最后几句“更谁怜立尽霜华”,则是一种对时光的叹息,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蕴含着一丝哀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秋魂”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灵魂
B. 秋天的气息
C. 秋天的花朵
D. 秋天的风
诗人在哪个场景中感到孤独?
A. 白天的花园
B. 黄昏的院落
C. 晨曦的山间
D. 夜晚的街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慎溶的《疏影 菊影》均表现了对孤独的感慨,但李白更多的是对家的思念,而李慎溶则是对秋天的深刻感悟与时光的叹息。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意象与主题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