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4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44:36
夜读马援传感少游语
人生有恒常的道理,衣食是最基本的需求。即便是裁剪衣物的余裕都难以得到,更何况追求富余的生活呢?所以古代的贤者,宁愿守住道理,甘愿过着贫穷的生活。即使衣衫褴褛也不在乎,吃着简单的饭菜自己也能娱乐。慢慢走路难道不安心吗?何必非要马车相伴呢?做个小官也算是辛苦,但又何必惧怕繁琐的文书呢?在山林之间自由放任,谁能比得上跟随樵夫或渔夫的自在呢?无所求才能心安理得,若有所牵挂则常常忧虑。只要努力行善,急于成就如舜般的伟业。于是守住故乡的山丘,才不至于辜负自己的初衷。寄语马少游,这些话又该如何看待呢?
黎廷瑞,宋代诗人,文人雅士,以诗词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此诗写于黎廷瑞的某次夜读中,表达了对贫穷生活的理解与接受,以及对物质追求的淡泊态度。
此诗通过生动的比喻与对比,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理思考。诗中提到的“古怪贤”与“守道甘穷居”,呈现出一种对物质生活的超脱,强调精神上的富足与内心的安宁。在生活的追求中,诗人认为与其追求浮华与富裕,不如守住内心的宁静,保持对道理的坚守。诗中的意象如“箪瓢”与“樵渔”,让人感受到简朴生活中的乐趣与自由,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追求,反映出一种对物质幸福的超越。
诗中提到的“古怪贤”是指什么?
诗中“徐行岂不安”意指什么?
“无求恒泰然”表达了什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