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禅长老和诗不已故作六虫篇答之》

时间: 2025-08-10 05:29:10

诗句

凤凰览德辉,远引不待遣。

鷾鸸恋庭宇,倏忽来千转。

那将坐井蛙,而比谈天衍。

蠹鱼著文字,槁死犹遭卷。

老牛疲耕作,见月亦妄喘。

东坡方三问,南禅已五反。

老人但目击,侍者方足茧。

最后六虫篇,深寄恨语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05:29:10

原文展示:

南禅长老和诗不已故作六虫篇答之
作者: 苏轼 〔宋代〕

白话文翻译:

凤凰观赏德行的光辉,远道而来不需等待驱遣。鷾鸸在庭院中依依不舍,瞬间飞来又飞去千百次。怎能与坐井的青蛙相比,谈论天的宽广与变化。即使蛀虫留下文字,枯死后仍遭遇卷走的命运。老牛耕作疲惫,见到月亮也只能妄自喘息。东坡才刚问了三次,南禅却已反复五次。老人只是在旁观看,侍者却已经磨出了茧子。最后的六虫篇,深藏着的恨意与浅薄的言语。

注释:

  • 凤凰:象征高洁与德行的人。
  • 鷾鸸:一种鸟,象征对故土的留恋。
  • 坐井蛙:比喻目光狭隘的人。
  • 蠹鱼:蛀虫,寓意对文化和文字的破坏。
  • 老牛:象征辛勤劳作的人。
  • 东坡:指苏轼自己,因其号为东坡居士。
  • 南禅:指南禅寺的长老,代表高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他以诗、词、文、书四方面的成就闻名于世,尤其以词作最为突出。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与南禅长老交流期间,表达了对高僧智慧的钦佩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诗中反映出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南禅长老和诗不已故作六虫篇答之》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视角。诗中通过对比凤凰与井底之蛙,揭示了人的境界与视野的差异。凤凰代表了高尚与追求,井底的青蛙则象征局限与无知,诗人用此对比警示世人应当开阔视野,追求更高的理想。

在描绘蛀虫与老牛的意象时,苏轼表现出对文化传承和辛勤劳动者的敬意。蠹鱼著文字的比喻,反映了对文字与文化被破坏的忧虑,而老牛的疲惫则传递了对辛勤耕作的真实写照。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也对生命的珍惜与反思。最后提及“六虫篇”,暗示了对他人作品的理解与回应,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的情绪,既想寄托深邃的情感,又怕被误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凤凰览德辉:凤凰在远方观赏着德行的光辉,象征着追求高尚品德的人。
  2. 远引不待遣:它不需要被驱遣就能前来,表现出自发的追求。
  3. 鷾鸸恋庭宇:鸟儿恋恋不舍地围绕庭院飞翔,表现出对故土的依恋。
  4. 倏忽来千转:它们快速而灵活地在空中飞转,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变化。
  5. 那将坐井蛙:反问说,怎能与井底之蛙相比呢?反映出对狭隘视野的批判。
  6. 而比谈天衍:井底之蛙谈论天空的广阔,显示其无知与幼稚。
  7. 蠹鱼著文字:蛀虫在文字上留下痕迹,隐喻文化的破坏。
  8. 槁死犹遭卷:即使枯死了也不能逃避被卷走的命运,表现出无奈。
  9. 老牛疲耕作:老牛辛勤地耕作,象征着劳动者的辛劳。
  10. 见月亦妄喘:即使看到月亮,也只能无力地喘息,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
  11. 东坡方三问:诗人自称东坡,表达了自己对问题的探讨。
  12. 南禅已五反:南禅长老已经反复回应了五次,表明了对话的深入。
  13. 老人但目击:老人只是旁观,显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14. 侍者方足茧:侍者磨出了茧子,反映出辛勤与努力的结果。
  15. 最后六虫篇:最后提到的“六虫篇”,象征着对他人创作的反思与对话。
  16. 深寄恨语浅: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怨恨与无奈,情感复杂而微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凤凰、井蛙等比喻为追求与无知,增强了诗的对比效果。
  • 拟人:通过“见月亦妄喘”的描写,为老牛赋予了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鼓励开阔视野,追求高尚品德,同时对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通过对比与隐喻,诗人传达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凰:象征高尚、追求。
  • 井蛙:象征目光狭隘。
  • 蠹鱼:象征对文化的破坏。
  • 老牛:象征辛勤劳动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凤凰”象征什么? A. 劳动者
    B. 高尚品德
    C. 井底之蛙
    D. 文化传承

  2. 填空题:诗中提到“老牛疲耕作”,意在表达对__的赞美。

  3. 判断题:诗中“蠹鱼著文字”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对/错)

答案:

  1. B
  2. 辛勤劳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南禅长老和诗不已故作六虫篇答之》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代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倾向于哲理与自我反思,而杜甫则集中在现实困境与国事之忧。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 送徐涣端公南归 游贵侯城南林墅 旅寓洛南村舍 为人题 前寄左省张起居一百言寻蒙唱酬见誉过实却用旧韵重答 曲江红杏 乖慵 送举子下第东归 谷初忝谏垣今宪长薛公方在西阁知奖隆异以四韵代述荣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勃然奋励 包含铸的成语 唯唯连声 一挥而成 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佥议 朱颜绿发 音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包含锥的成语 袍褂党 包含扯的词语有哪些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再从父 廾字旁的字 沁人肺腑 邑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