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2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27:40
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於板桥
作者:苏轼 〔宋代〕
退之仙人也,游戏於斯文。
谈笑出奇伟,鼓舞南海神。
顷者三韩使,几为蛟鳄吞。
归来筑祠宇,要使百贾奔。
我欲迁其庙,下数浮空群。
移书竟不从,信非磊落人。
公胡为拳拳,系此空中云。
作诗颂其美,何异刻剑痕。
我今已括囊,象在六四坤。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海神庙的渴望和对过去事件的反思。诗中提到退之仙人(海神),他在文人中自由游玩,谈笑之间展现出非凡的气度,激励着南海的神灵。最近三韩的使者几乎被蛟龙和鳄鱼吞没。归国后我想修建庙宇,以吸引商贾前来。我想迁移庙宇,摆放在空中群山之下。虽然我写信请求,但对方竟然不接受,这显然不是一个诚恳的人。你为何如此执着,牵挂着这浮空之云?我作诗赞美你,岂不是和在剑上刻字没有区别?如今我已将囊括于手,象征着我的心思深沉如坤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尤以豪放与婉约并重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任职于高丽期间,反映了他对海神庙的热切期望以及对高丽与南海之间文化交流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神的形象,表达了对海神庙建立的渴望,反映了诗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退之仙人”、“南海神”等,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诗人通过对三韩使者的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希望。诗中展现的情感真挚,既有对海神的敬仰,也有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庙宇的渴望,诗人寄托了对繁荣与和谐社会的向往,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海神的崇敬和对庙宇建立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反思。通过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展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繁荣的愿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退之仙人”指的是:
A. 农神
B. 海神
C. 战神
D. 文神
填空题:诗中提到三韩使者几乎被__吞没。
判断题:诗人对建立海神庙的愿望表达了强烈的期望。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与王维的作品,两位诗人在自然描写与哲理思考上都有独到之处,但苏轼的作品更为豪放,王维则更显婉约与细腻。苏轼关注社会与经济,王维则多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