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1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12:19
水螳螂歌
作者:杨万里 〔宋代〕
清晨洗面开篷门,
巨螳螂在水上奔。
前怒两臂秋竹竿,
后拖一腹春渔船。
偶然拾得破蛛网,
挈取四角沉重渊。
柳上螳螂工捕蝉,
水上螳螂工捕鳣。
捕蝉顿顿得蝉食,
捕鳣何曾得鱼吃。
清晨我洗脸后打开篷门,
巨大的水螳螂在水面上奔跑。
它前方伸出两只臂膀如秋天的竹竿,
后面拖着一肚子如春天渔船般的身躯。
偶然间捡到一张破的蛛网,
四角沉重,仿佛被水淹没。
柳树上的螳螂善于捕蝉,
而水中的螳螂善于捕鳣。
捕蝉时它每次都能得到蝉食,
而捕鳣却从来没有吃到过鱼。
作者介绍:杨万里(1183年-125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特别是水乡风光。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以生活中的小事入诗,表现出深厚的生活积累与细腻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游历水乡时,目睹水螳螂在晨光中的景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诗句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水螳螂歌》是一首描绘水乡生物的诗作,通过水螳螂这一形象,展现了诗人在清晨时的观察与思考。全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生动描绘了水螳螂的形态与捕食行为。前四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水螳螂的巨大与灵动,仿佛让读者看到了它在水面上跃动的样子。后面两句通过对比,展示了柳上螳螂和水上螳螂的不同生存方式,既表现了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存与捕食的深入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观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特别是最后两句反映了捕食的无奈与艰辛,暗示了自然界生存的残酷,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水螳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生存的艰辛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水螳螂在诗中被比作什么?
A. 秋竹竿
B. 春渔船
C. 破蛛网
D. 柳树
诗中提到的捕蝉和捕鳣,哪种捕食行为获得了成功?
A. 捕蝉
B. 捕鳣
诗人通过观察水螳螂的行为,反映了什么主题?
A. 自然的和谐
B. 生命的脆弱
C. 捕食的无奈
D. 以上都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