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8:4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8:45:54
已过方山了,横山更绝奇。
争高一尖喜,妒逸众青追。
万马头惊拶,千旗脚恣吹。
娟峰恰三五,隔柳尚参差。
已经过了方山,横山的景色更是奇绝。
那里争相高耸的尖峰让人欢喜,妒忌那些悠闲的青山追逐。
万马奔腾的气势让人惊叹,千面旗帜在脚下随意飘扬。
细长的山峰恰似三五星辰,隔着柳树显得有些参差不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山水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内心的感受。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横山的奇特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横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观察和细腻感受。诗中首句“已过方山了,横山更绝奇”便直接引入了主题,表达了从方山到横山的转变,横山的壮丽和奇特更使人惊叹。这种对比的手法突显了横山的独特魅力,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欢喜。接下来的“争高一尖喜,妒逸众青追”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其他山川的嫉妒,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美的渴望。
而“万马头惊拶,千旗脚恣吹”则用生动的描写将情景进一步具体化,展现了横山的气势和风光。在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表现出对壮丽山川的赞美之情,仿佛万马奔腾、旗帜飞扬的场景就在眼前,令人振奋。最后一句“娟峰恰三五,隔柳尚参差”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峰的形态,表现出一种轻盈和优雅,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视觉感受。
整体来看,杨万里的《横山》通过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感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宋代山水诗的特点。
逐句解析:
已过方山了,横山更绝奇。
表达了诗人经过方山后,横山的美景更让人惊叹。
争高一尖喜,妒逸众青追。
形容横山的尖巅让人欢喜,同时也表达了对其他山川的嫉妒。
万马头惊拶,千旗脚恣吹。
描绘了横山的壮丽气势,万马奔腾的场景令人震撼,旗帜在风中随意飞扬。
娟峰恰三五,隔柳尚参差。
描述了山峰的形态,似三五星辰,隔着柳树显得高低不平,表现出自然的美丽。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横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对自由与美的向往,体现了宋代山水诗的特点。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方山”指的是哪种山?
“万马头惊拶”中“拶”的意思是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横山的感情?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横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杨万里更注重景色的壮丽与气势,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构建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