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矛俞新福歌》

时间: 2025-05-02 04:57:18

诗句

汉初建国家,匡九州。

蛮荆震服,五刃三革休。

安不忘备武乐修。

宴我宾师,敬用御天,永乐无忧。

子孙受百福,常与松乔游。

烝庶德,莫不咸欢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7:18

原文展示: 矛俞新福歌 王粲 〔魏晋〕

汉初建国家,匡九州。 蛮荆震服,五刃三革休。 安不忘备武乐修。 宴我宾师,敬用御天,永乐无忧。 子孙受百福,常与松乔游。 烝庶德,莫不咸欢柔。

白话文翻译: 在汉朝初建国家之时,统一了九州大地。 南方的蛮荆之地也震惊并臣服,五种兵器和三次改革都停止了。 在安定之时也不忘修备武乐。 宴请我们的宾师,恭敬地用于御天,永远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 子孙后代将享受百福,常常与仙人松乔一起游玩。 众人的德行,无不感到欢欣和柔和。

注释:

  • 匡九州:统一九州,指汉朝初年统一中国。
  • 蛮荆:指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 五刃:指五种兵器。
  • 三革:指三次改革。
  • 备武乐修:修备武乐,指在和平时期也不忘军事准备。
  • 松乔:指传说中的仙人松树和乔木。
  • 烝庶德:众人的德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粲(约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三国时期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诗歌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粲在魏晋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和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汉初建国家”和“蛮荆震服”等,都是对汉朝初年统一和稳定的回顾,而“安不忘备武乐修”则表达了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不忘军事准备的观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汉朝初年统一九州和南方蛮荆之地臣服的描述,展现了国家的强盛和安定。诗中“安不忘备武乐修”一句,体现了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不忘军事准备的智慧。后文通过“宴我宾师,敬用御天,永乐无忧”等句,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即国家安定,人民无忧,子孙后代享受百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初建国家,匡九州。”:描述汉朝初年统一九州的历史事件。
  2. “蛮荆震服,五刃三革休。”:说明南方蛮荆之地臣服,五种兵器和三次改革都停止了,象征和平。
  3. “安不忘备武乐修。”:即使在安定时期也不忘军事准备,体现智慧。
  4. “宴我宾师,敬用御天,永乐无忧。”:描绘理想的社会状态,国家安定,人民无忧。
  5. “子孙受百福,常与松乔游。”:子孙后代享受百福,与仙人松乔一起游玩,象征长寿和幸福。
  6. “烝庶德,莫不咸欢柔。”:众人的德行,无不感到欢欣和柔和,体现社会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汉初建国家,匡九州”中的“建国家”与“匡九州”形成对仗。
  • 比喻:如“子孙受百福,常与松乔游”中的“松乔”比喻长寿和幸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以及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不忘军事准备的智慧。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如“松乔”象征长寿和幸福,“九州”象征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蛮荆”指的是什么地区? A. 北方 B. 南方 C. 东方 D. 西方 答案:B

  2. “安不忘备武乐修”表达了什么观念? A. 和平时期不需要军事准备 B. 和平时期也不忘军事准备 C. 军事准备只在战时进行 D. 军事准备无关紧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秦论》:贾谊的作品,讨论秦朝的兴衰,与本诗的统一和安定主题相近。

诗词对比:

  • 《过秦论》与《矛俞新福歌》:两者都涉及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但《过秦论》更多讨论历史教训,而《矛俞新福歌》则表达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三国志》:陈寿著,详细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包括王粲的生平和作品。
  • 《汉书》:班固著,详细记载了汉朝的历史,包括汉初的统一和安定。

相关查询

与英才言聚赋得升天行 和琳法师初春法集之作 杂言(一作义净诗) 冬日普光寺卧疾,值雪简诸旧游 遗偈 题周垣戴氏桂林池馆 龟山亦好轩 杂诗 秋初咏怀 游上方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县斾 有志难酬 毛字旁的字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川字旁的字 跳结尾的成语 里字旁的字 包含桑的词语有哪些 久故 拊育 韦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哀哀父母 雁行折翼 裒凶鞠顽 志略 狐奔鼠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