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临平二首》

时间: 2025-05-07 06:54:42

诗句

临平放目渺无涯,莲荡苹汀不钉牌。

雪後轻船四捞漉,断芦残荻总成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4:42

过临平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临平放目渺无涯,莲荡苹汀不钉牌。
雪後轻船四捞漉,断芦残荻总成柴。


白话文翻译:

在临平远望,视野广阔无边际,水面上莲花摇曳,水边的苹草不需要标记。
雪后轻舟在水面上轻轻划动,捞起水草,断芦和残荻都成了柴火。


注释:

  • 临平: 临平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风景名胜区。
  • 渺无涯: 无边无际,形容视野的宽广。
  • 莲荡: 莲花随水波摇荡。
  • 苹汀: 苹草生长的水边,指水边的草地。
  • 钉牌: 在此指不需要标记,没有必要标示。
  • 轻船: 指轻巧的小船。
  • 捞漉: 捞取与漂浮的意思。
  • 断芦、残荻: 断裂的芦苇和残余的荻草,多指秋冬时节的景象。
  • 成柴: 指这些植物可以用来当柴火,隐含物尽其用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田园生活,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之际,诗人通过对临平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和对人世纷扰的逃避,展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诗歌鉴赏:

《过临平二首》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临平山的优美景色。诗中描绘了水面上摇曳的莲花和苹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尤其是“雪後轻船四捞漉”,即使在冰雪覆盖之后,仍能以轻舟捞取水草,表现出一种不畏寒冷、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尊重。诗的最后一句“断芦残荻总成柴”则表现了一种物尽其用的哲学,暗示自然万物在诗人眼中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这种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亲近感,使得这首诗在情感上更具厚度,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隐含对生活的感悟,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临平放目渺无涯: 诗人站在临平,向远处眺望,景色广阔无边,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2. 莲荡苹汀不钉牌: 描绘水面上的莲花随风摇曳,水边的草地自然生长,不需要人为的标识,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3. 雪後轻船四捞漉: 雪后,轻舟在水面上轻轻划过,捞取水中的浮草,表现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4. 断芦残荻总成柴: 断裂的芦苇和残余的荻草都能成为柴火,强调自然的循环与利用。

修辞手法:

  • 比喻: “轻船”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形象生动。
  • 对仗: 诗中前后两句结构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通过水、莲、苹草等意象,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淡泊,诗人通过描绘优美景色传达出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 象征高洁、纯净。
  • 苹草: 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轻船: 象征自由与灵动。
  • 断芦、残荻: 反映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有哪些元素?

    • A. 山峦
    • B. 水面
    • C. 树林
    • D. 天空
  2. 填空题: 诗中的“雪後轻船四捞漉”描绘的是__的情景。

  3.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断芦残荻”可以用作柴火。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

  1. B
  2. 雪后轻舟在水面上轻轻捞取水草的情景。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 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多表现战乱对生活的影响,与杨万里的宁静形成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 也反映了自然的美与诗人内心的平和,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心灵的寄托。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村校书 送惠州弟 丁卯元日十首 寄题建阳宋景高友于堂 即事二首 铭座六言二首 其一 题汪道士云庵 用洪君畴韵送徐仲晦赴乡郡二首 兼诸司二首 居厚弟示和诗复课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构第 腻滞滞 鸟字旁的字 尢字旁的字 贞元会合 干戈满地 磨墨吮毫 比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清仓查库 轻生重义 双人旁的字 曜魄 浑混 浴缸 包含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