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0:08
未到地黄滩,十里先闻声。
樯竿已震掉,未敢与渠争。
舟人各整篙,有如大敌临。
搴篷试一望,溅雪纷淙琤。
乃是水磑港,为滩作先鸣。
真滩定若何,老夫虚作惊。
在未到达地黄滩之前,十里之外就已经听到滩声。
船桅已经被震动得摇晃,船夫们不敢与水流争斗。
舟上的人都忙着整理桨杆,宛如在面对强敌来临。
我拨开帆篷试着向外望去,水花四溅,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
原来这是水磑港,为滩发出警报。
那么真正的地黄滩究竟有多么可怕呢?我这个老人只是在虚惊而已。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写水乡风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晚年,表达了他在航行途中对地黄滩的惊惧与警觉。诗中描绘了即将到来的危险,以及舟人们的紧张情态,反映了航海生活中的风险和对自然的敬畏。
杨万里的《将至地黄滩》是一首描写航行中即将遇到险滩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全诗从未到达地黄滩的前期声响入手,逐渐引出舟人们的紧张与忙碌,表现出一种临危不乱的态度。
诗的开头,"未到地黄滩,十里先闻声",生动地描绘了即将到来的危险。接下来的“樯竿已震掉,未敢与渠争”,则体现了船夫们对水流的畏惧与敬畏,传达出一种紧张氛围。诗中“舟人各整篙,有如大敌临”一语,形象地比喻了舟人面临的严峻挑战,仿佛在与不可知的敌人搏斗。
最后两句“乃是水磑港,为滩作先鸣。真滩定若何,老夫虚作惊。”则展现了诗人从惶恐到释然的心路历程。他在看到水磑港的声音后,意识到真正的地黄滩究竟有多么可怕,自己只是虚惊一场。这种反转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从紧张到放松的情绪变化。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洞察及对生命的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即将遭遇险滩的情景,表露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通过对舟人紧张准备的细致刻画,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未知和危险时的脆弱与坚韧。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中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类生存的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
“未到地黄滩,十里先闻声”中,诗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舟人各整篙”说明了舟人的什么状态?
“真滩定若何,老夫虚作惊”中的“虚作惊”指的是什么?
杨万里的《将至地黄滩》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杨万里更侧重于对即将到来的危险的描绘,而陆游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不同的侧重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