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7:22
天骥虽老,举鞭脱逸。
交驰蚁封,步中衡石。
旁睨驽骀,丰肉灭节。
徐行方轨,动辄吃蹶。
天资相绝,未易致诘。
即使天马已老,仍然可以挥鞭飞奔;
在赛马的场地上,虽有蚂蚁般的封堵,却也能步履如磐。
旁边那些驽马,因丰腴而失去骨节;
它们缓慢前行,稍有不慎便会跌倒。
天赋与能力的差距,实在难以弥补。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迈激昂,也有细腻柔和,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晚年,体现了他对人生、才能的思考。面对岁月的流逝和自我能力的局限,诗人借用赛马的意象,表达对天赋与努力的感慨。
这首诗以赛马为喻,探讨了才能与努力之间的关系。诗中通过对比“天骥”和“驽马”,表达了天赋的稀缺和后天努力的局限。苏轼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将轻盈奔放的天马与缓慢笨拙的驽马相对比,展示出不同个体在能力和表现上的差异。诗中“天资相绝,未易致诘”一句,直白而又深刻地揭示了个体命运的无常与不可控。整首诗不仅仅是对马的描述,更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尽管天马老去,但它的气质与能力依然存在;而驽马虽肥美,却失去了奔跑的力量,象征着那些缺乏内在价值的表象。通过这样的对比,苏轼引发读者对自身能力与努力的思考,具有很强的哲理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天赋与努力之间关系的思考,揭示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差距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天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一匹普通的马
B. 卓越的才能
C. 一种美食
“丰肉灭节”表达了什么?
A. 吃得太多导致失去形象
B. 享受生活的态度
C. 运动的必要性
这首诗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才能与努力的关系
C. 自然景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