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5:04
《送言上人往见径山老十四韵》
作者: 张元干 〔宋代〕
忽辞鼓山行,便作径山去。
道人孤飞云,腰包咄嗟具。
两边兄弟间,杨岐一条路。
禅许众人参,院要大家住。
无是亦无非,何喜复何怒。
同粥鼓斋钟,等灯笼露柱。
佛眼接竹庵,云门透圆悟。
尔则有师承,心共成佛祖。
可笑世上儿,妄念分毁誉。
石火电光中,异竟什麽处世哲学。
所得能几多,造业不知数。
生死到头来,请问末后句。
穷汉未必穷,富汉岂真富。
入门相见时,此话莫错举。
诗歌的意思大致是:忽然离开鼓山,决定前往径山。道人孤独地飞在云端,随身携带着简单的物品。两边的兄弟之间,杨岐山和径山都是一条路。禅宗允许众人参悟,院子里要大家共同居住。既无是非之分,何必再有喜怒哀乐。大家一起吃粥,鼓斋的钟声响起,灯笼和露水伴随柱子一起摇曳。佛的眼光透过竹庵,云门的智慧让人领悟圆满。你既然有了师承,心中自然能与佛祖同在。可笑的是世上的人,妄自纷扰于名誉和毁谤之间。在瞬间的光辉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处世哲学?所得又能有多少,所造的业果更是不计其数。生死到头来,最终的答案是什么?穷人未必就真的穷,富人又岂能说是真正富有。见面时,这些话可千万不要说错。
作者介绍:张元干,宋代诗人,擅长诗歌,作品多以描绘山水和禅理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送别一位前往径山寻求道理的朋友,表达了对禅理的思考与探讨。
张元干的《送言上人往见径山老十四韵》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禅宗的深邃思想和对世事的洞察。诗中通过描绘道人的孤独与修行,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以“无是亦无非”的理念,揭示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陷入的执念与纷扰,促使读者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飞云”、“露柱”等,不仅营造了宁静的修行氛围,同时也象征着修行的无常与变化。通过与世俗的对比,张元干表达了对物质财富的轻视,强调内心的富足才是人生的真正追求。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与哲理的探索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深刻的道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禅宗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心的修行与超越世俗的执念,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两条路分别是哪个?
“无是亦无非”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生死到头来,请问末后句”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